查看更多:2013年中醫(yī)助理醫(yī)師精選練習題及解析匯總
1、【中醫(yī)診斷學】 癥見惡寒發(fā)熱交替出現(xiàn)是()
A.表證
B.里證
C.半表半里證
D.表里同病
E.由表入里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C,A呢?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為C.
表證是指外感病的初期,起病較急,病位較淺,病情較輕,病程較短,以發(fā)熱惡寒或惡風、頭身痛、舌苔薄白、脈浮為常見癥的證候。此證一般多是惡寒發(fā)熱同時并見,有的患者惡寒的同時已有發(fā)熱,有的則尚未發(fā)熱,但后必發(fā)熱。但不會見惡寒發(fā)熱交替出現(xiàn)。
而半表半里證是指病邪既不在表,又未入里,介于表里之間。而出現(xiàn)的既不同于表證,有不同于里證的證候,多在膽經,但凡半表半里證常見特征即寒熱往來。因邪正相爭于半表半里,互有勝負,故寒熱往來。
故本題答案選C.
2、【中藥學】研末沖服,不入煎劑的藥物是()
A.雞內金
B.礞石
C.琥珀
D.大戟
E.三七
學員提問:為何選C不選A?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選C.
您好,雞內金是可以入煎劑的,其用法是煎服,3~10g;研末服,每次1.5~3g.研末服效果優(yōu)于煎劑。
而琥珀的用法:研末沖服,不入煎劑。
故本題答案選C.
3、【中醫(yī)內科學】癇病心腎虧虛證的代表方為天王補心丹合()
A.左歸丸
B.右歸丸
C.八珍湯
D.左歸飲
E.右歸飲
學員提問:左歸丸與右歸丸的區(qū)別?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A.
左歸丸與右歸丸,左歸飲與右歸飲是四種常用的補腎藥,【方源】同為《景岳全書》,而組成,功效卻各有不同,主要區(qū)別為
1、組方區(qū)別:
左歸丸由熟地、山藥、山茱萸、枸杞子、菟絲子、鹿角膠、懷牛膝、龜板膠等八味藥物組成。
右歸丸由熟地、山藥、山萸肉、枸杞子、菟絲子、鹿角膠、當歸、川附子、肉桂、杜仲炭等十味藥物組成。這兩種藥的前6味均相同,實際上右歸丸是將左歸丸去掉部分滋陰藥再增加若干種辛溫補陽藥而成。
2、功效不同:
左歸丸功能為:滋陰補腎,填精益髓。常用于真陰不足之癥;
右歸丸功能為:溫補腎陽,填精益髓。常用于腎陽不足之癥。
3、治療疾病不同:
1)左歸丸:
常用于真陰不足、腰膝酸軟、遺精盜汗、神?谠锏劝Y。
治療:癥見頭暈耳鳴,精神萎靡,記憶減退,兩眼昏花,腰膝酸軟,遺精陽痿,舌體瘦而色淡紅,脈象沉細而尺部細弱等。又可治療腰痛綿綿不休,且伴有頭暈目眩,耳鳴,腰膝酸軟無力,遺精盜汗,骨蒸潮熱,舌紅,脈細數(shù)等癥。
2)右歸丸:
常用于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陽痿遺精、大便溏薄、尿頻而清等癥。治療:癥見形體瘦弱,短氣乏力,頭暈目眩,面色無華,陽痿精冷,腰膝酸軟,耳鳴脫發(fā),牙齒松動,畏寒肢冷,舌質淡胖潤或有齒痕,脈沉細而尺弱等。又可治療浮腫,腰膝酸軟沉重;陰囊冷濕,畏寒肢冷,小便量少而色清,舌質淡而舌體胖,舌苔薄白,脈沉細弱等。
本題答案選A不選B.
4、【中醫(yī)兒科學】風寒瀉與脾虛瀉的鑒別診斷,以下各項中最重要的是()
A.食欲不振
B.大便稀薄
C.大便不臭
D.腸鳴腹痛
E.精神不振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D?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D.
風寒瀉
證候:大便清稀,中多泡沫,臭氣不甚,腸鳴腹痛,或伴惡寒發(fā)熱,鼻流清涕,咳嗽,舌淡,苔薄白。
分析:調護失宜,感受風寒,寒邪客于腸胃,寒凝氣滯,中陽被困,運化失職,故見大便清稀,糞多泡沫,臭氣不甚。風寒郁阻,氣機不得暢通,故見腸鳴腹痛。惡寒發(fā)熱,鼻流清涕,咳嗽,舌淡,苔薄白,均為風寒外襲之象。
脾虛瀉
證候: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瀉,時輕時重,面色萎黃,形體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緩弱。
分析:脾胃虛弱,清陽不升,運化失職,故大便稀溏,色淡不臭,時輕時重。脾胃虛弱,運納無權,故多于食后作瀉。泄瀉較久,脾虛不運,精微不布,生化乏源,氣血不足,故面色萎黃、形體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緩弱。
腸鳴腹痛是主要的鑒別診斷。
故本題答案選D.
5、【方劑學】患者宋某,腰膝酸軟,頭目眩暈,盜汗遺精,手足心熱,骨蒸潮熱,口燥咽干,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治宜選用()
A.一貫煎
B.大補陰丸
C.六味地黃湯
D.知柏地黃湯
E.杞菊地黃湯
學員提問:知柏地黃丸和六味地黃丸的區(qū)別?
答案與解析:本題答案為C.
六味地黃丸與知柏地黃丸的主要區(qū)別為:
1、組方區(qū)別:六味地黃丸是中醫(yī)滋陰補腎的代表與基礎方劑,由熟地、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丹皮共六味藥組成。它是其他地黃丸的組方基礎。知柏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用知母,黃柏兩味清火的效果更強的中藥。
2、藥性區(qū)別:六味地黃丸以滋陰補腎為主,配方比較溫和,用于治療因腎陰不足、虛火上炎所致的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盜汗等癥。而知柏地黃丸則重用了清火的藥物,兼有滋陰清熱的功效,主治陰虛火旺所致的潮熱盜汗,耳鳴遺精,小便短少,口干咽燥等癥。
本題答案選C.
6、【中醫(yī)外科學】初起皮膚上有粟粒樣膿頭,紅腫熱痛,病情發(fā)展則膿頭增多,潰后狀如蜂窩,范圍在9~12cm之間的是()
A.癰
B.疔
C.癤
D.有頭疽
E.無頭疽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D?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為D.
有頭疽是發(fā)生在皮膚肌肉間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其特點是局部初起皮膚上即有粟粒樣膿頭,焮熱紅腫疼痛,易向深部及周圍發(fā)生擴散,膿頭亦相繼增多,潰爛之后狀如蜂窩。以中老年患者多發(fā),尤其是消渴病患者多見,易出現(xiàn)內陷之證。《外科理例?瘡名有三》云:“疽者,初生白粒如粟米,便覺癢痛,觸著其痛應心,此疽始之發(fā)兆……”本病根據(jù)患病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病名,如生于項部的,名腦疽、對口疽、落頭疽;生于背部的,名發(fā)背、搭手;生在胸部膻中穴處的,名膻中疽;生于少腹部的,名少腹疽。但其病因、癥狀和治療基本相同,故合并論述。
故本題答案選D.
7、【中醫(yī)婦科學】完帶湯的藥物組成是()
A.白術、白芍、茯苓、柴胡、黨參、車前子
B.白術、白芍、柴胡、蒼術、黨參、黑芥穗、山藥、陳皮、車前子、甘草
C.白術、白芍、蒼術、黨參、黑芥穗、山藥、茯苓、陳皮、甘草
D.蒼術、白術、黨參、車前草、澤瀉、白芍、陳皮、甘草
E.白術、白芍、茯苓、柴胡、丹參、黑芥穗、山藥、車前子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B?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為B.
本題目考查婦科學重要方劑的藥物組成,可用記方歌的方式,簡單易記。
方歌:完帶湯中用白術,山藥人參白芍輔,蒼術車前黑芥穗,陳皮甘草與柴胡。
故本題答案選B.
8、【診斷學基礎】沙眼可見()
A.結膜充血、發(fā)紅
B.結膜蒼白
C.結膜濾泡
D.結膜發(fā)黃
E.結膜散在出血點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C?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選C.
考查疾病癥狀特點。結膜蒼白見于貧血;結膜發(fā)黃見于黃疸;瞼結膜有濾泡(半透明白色顆粒)或乳頭(細小突起)見于沙眼。
故本題答案選C.
9、【傳染病學】感染的含義是()
A.病原體侵入人體的過程
B.又稱傳染,是病原體對人體的一種寄生過程
C.病原體侵入人體的一種方式
D.人對病原體缺乏抵抗力而發(fā)病
E.病原體與人體相互作用的過程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B?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B.
2013年版應試指南中對于感染的定義是:傳染又稱感染,是寄生物對人體的一種寄生過程。根據(jù)這個定義我們很容易可以得出,“B.又稱傳染,是病原體對人體的一種寄生過程”是正確答案。
故本題答案選B.
10、【內科學】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最常見的部位是()
A.十二指腸球部前壁
B.十二指腸球部后壁
C.十二指腸降部
D.十二指腸水平部
E.十二指腸球部小彎側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A?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A.
典型的十二指腸潰瘍發(fā)生在十二指腸第一部(95%),最常見在距幽門3cm以內(90%)。潰瘍發(fā)生在前壁最多,占50%;其次為后壁,占23%;下壁占22%;上壁最少,占5%.偶可前后壁均有。十二指腸潰瘍一般不發(fā)生惡變。十二指腸潰瘍發(fā)生在十二指腸第一部遠側是很少見的,必需考慮是非典型的十二指腸潰瘍。
故本題答案選A.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