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成家長最關心孩子成績,遠遠高出對孩子性格的關注。昨天,從市教科院一份由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調查完成的《上海居民家庭教育投資行為與教育支付能力實證研究》顯示,上海居民家庭進行教育投資的熱情很高,但物質投入與時間情感投入極不匹配,在請家教和上輔導班方面花費毫不吝嗇的家長,每天投入在陪伴孩子的時間上卻很少,一年之中與孩子共同參加活動的機會也寥寥無幾。
這份最新公布的調查為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2007)C類課題和上海市教委資助項目階段性成果。結果顯示,本市居民家庭教育投資行為主要集中在“請家教”、“上輔導班”、“出國留學”等三個方面。其中46.5%的上海家庭為子女請過家教。對于出國留學,上海家長則顯得更加大方,高達42.2%家長有讓孩子出國留學的意向?傮w而言,上海居民家庭教育投資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特點,在幼兒園階段和高中階段,投資總額較高。
不管是請家教還是上輔導班,上海家長都十分舍得投入,毫不吝嗇,但物質投入與時間情感投入極不匹配。有71%家長經常詢問孩子的學校生活,26%家長只是偶爾詢問。當問及“你對孩子最關心的是什么?”時,回答順序依次是成績(78.1%)、身體(65.5%)、與老師同學的關系(52.4%)、前途(45.9%)、性格(42.4%)?梢姡瑢⒆映煽兊年P心程度遠高于其他方面。但家長與孩子共同參加活動的機會很少。家長每天花費在孩子身上的時間,不論是輔導功課、交流談心,還是看電視和體育鍛煉等都很少,大多集中在一小時內。
“孩子就讀層級越高,這種情況越突出,不僅影響家庭教育投資的效果,還可能造成親子交流不暢。”作者之一——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林榮日分析說,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現代社會節(jié)奏快、壓力大,父母忙于工作而抽不出時間;二是父母沒有意識到時間情感投入的重要性,把教育投資簡單地理解為物質投資。他建議,子女教育投入并不只是意味著支付子女的各種教育費用,還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伴孩子、鼓勵孩子,給予孩子感情上的溫暖和生活上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