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電視觀眾反映央視少兒頻道春節(jié)期間播出關于愛情的動畫片,認為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而蘭州的10位家長甚至已聯系律師,準備用法律手段為孩子們討個說法。央視少兒頻道認為,家長對此應正確引導。(2月11日《西部商報》)
應當承認,愛情作為一種美好的感情,已經滲透到文藝作品的各種表現形式之中,兒童作品也不例外,從《安徒生童話》到《格林童話》,從《一千零一夜》到《海的女兒》,從《灰姑娘》到《白雪公主》,哪個沒有美好愛情故事的描寫和謳歌?
在我國,這些膾炙人口的童話故事,千百年來以其美好的情感教化著無數兒童,F在有些童話拍成了動畫片,也不過是將其中的愛情描寫由文字變成了動畫鏡頭而已,又能對孩子產生怎樣的惡劣影響?
當今社會,少兒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們與社會的融合越來越迅速,越來越緊密,想“蒙上孩子眼睛”,無疑是行不通的。在我國,有的孩子幾歲就開始讀紅樓夢,其中超越少兒接受能力的愛情描寫并沒有讓家長卻步,就是因為家長在其中對孩子的理解和消化起著引導和過濾作用。話說回來,對那些世界級的優(yōu)秀少兒動畫片,其它國家的兒童看得,中國的兒童就看不得?即使按照一些家長的要求,減去動畫片中的愛情描寫,但其它成人影視片中的愛情描寫,能完全阻斷孩子觀看的渠道和欲望嗎?由此,筆者以為,在少兒動畫中適量融入愛情元素未嘗不可,家長也不必對動畫片中的愛情太過敏感太過恐慌。
當然,作為媒體,應當把握好尺度,須本著對孩子負責,對未來負責的精神,加強對少兒作品的審核,為少兒影視作品當好“警察”,對那些適度描寫美好愛情的盡可綠燈放行,而對那些表現露骨、少兒不宜的情愛“鏡頭”,則毫不留情予以棒殺。
公眾及其律師擬向央視“討說法”,也從側面呼喚我國有關部門須盡快出臺影視分級制度,對少兒不宜應當有一個明確的標準,而不能以公民個人的主觀臆斷來推測作品的“含情量”是否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