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實例:孩子交到“好朋友”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女兒從托兒所回來總是急急忙忙去街角那間裁縫鋪找紅磚姐姐玩。“紅磚”是浙江劉裁縫的女兒,五歲,胖胖的,很可愛。他們一家三口擠在一間屋里,白天收活做衣服,晚上睡覺。小劉師傅手藝很好,我在那兒做過衣服,很合適。他說想干幾年賺了錢回老家蓋房子,就給孩子起了這個名字。
剛開始樓里好幾個小孩兒跟紅磚玩,后來有些孩子站得遠遠的,聽說怕“不衛(wèi)生”。我覺得太夸張了,小孩子太干凈了免疫力下降,反而容易生病。我鼓勵女兒找她“紅磚姐姐”玩,兩個小女孩兒坐在出租屋角大床上用下腳料玩得不亦樂乎:粉色的綢料綁頭上當(dāng)發(fā)帶;藍底白圈的真絲系手腕上當(dāng)“手表”;稍大點的花布給布娃娃做裙子、當(dāng)圍巾。看她們玩得開心,我放心地回家做飯。
我讓女兒請紅磚姐姐到家里來玩。女兒很大方地把玩具、畫書、零食都搬出來,倆人抱著薯條、棉花糖,“嘰嘰咕咕”,一邊看一邊哈哈大笑。沒一會兒又趴在地上玩開車,女兒開“起重車”,紅磚開“大公共”。沒五分鐘不到就開仗了,“我想開大公共,那是我的生日禮物。”女兒哼哼著。我告訴女兒,“你是小主人要學(xué)會謙讓。來,咱們一起玩,一人當(dāng)司機,一人當(dāng)乘客,一人當(dāng)警察指揮交通,你們自己挑。”小姑娘們被這個游戲吸引了,女兒大方地說,“姐姐先挑。”
“紅磚姐姐”可不能老玩,有很多事要做:買面條、打醋買醬油,還要幫媽媽剝蔥洗菜。我鼓勵女兒跟小姐姐一起做,小姐倆拉著手一起去,還學(xué)會了砍價。買完東西剩點零錢,小姐妹商量著“買水果糖呢還是買冰棍?”精打細算,統(tǒng)一意見,買好吃的,美滋滋回來了。
女兒慢慢有了些變化。我洗菜時,她會踮著腳把水?dāng)Q小,“開這么大好浪費。”看到垃圾桶里的白菜葉子,她建議說,“這個包包子可好吃了。”褲子破了,她說,“媽媽給我補個小熊貓。”我把破洞補上,然后貼個熊貓圖案的小布貼,她高高興興穿出去了。從托兒所回來會從兜里掏出個蘋果給紅磚姐姐,“我的下午點心,給你留的。”然后睜大眼睛看著姐姐吃,舔舔嘴巴,“甜吧?給我咬一口,行嗎?”倆人你一口、我一口一直吃到核。
紅磚要上學(xué)了,我買了一些書給她,小裁縫謝了又謝,轉(zhuǎn)天給我女兒做了件小襯衣。粉底子上撒滿了梔子花,領(lǐng)子上鑲了一圈白色小珠子,口袋上貼了“紅蝴蝶”。女兒超級喜歡,白天上幼兒園穿,晚上抱著睡覺。
不久這片開始拆遷,某天早上裁縫鋪子搬走了,第一個發(fā)現(xiàn)的是女兒。她興高采烈找姐姐“吹肥皂泡”,發(fā)現(xiàn)大門上鎖,居委會李奶奶說他們搬走了。女兒沮喪地回家,找茬兒大哭了一場。再后來,我們搬走了,那片房子全拆了?上]給小姐妹們照過相,只有那件粉色小襯衣一直掛在女兒衣柜里,誰要也不給。
家長困惑:孩子上課就是不能遵守課堂紀律
一個偶然的機會,8歲的赫赫在小區(qū)沙坑里玩,被7歲的萍萍看見了。掙脫爸爸媽媽的手后,兩個孩子在沙坑里玩得開心極了。過了一會兒,6歲的巍巍也來了,3個小伙伴從4點開始玩沙子,一直玩到天黑了,才被各自的父母接回家,相約第二天接著一起玩。
孩子們在一起玩,家長們則交流起育兒經(jīng)驗來,孩子上課注意力問題成了家長們共同的困惑。赫赫媽媽說:“孩子上三年級了,還跟上幼兒園一樣,對課堂紀律和老師的要求總是心不在焉,經(jīng)常忘了寫作業(yè),頭疼死了。”萍萍媽媽、巍巍媽媽也有同感:“我們小時候上課紀律可好了,總受老師表揚,可現(xiàn)在,老師三天兩頭找我告狀,讓我說說孩子,上課遵守紀律,好好聽講。我們快磨破嘴皮子了,也沒多大效果,真不知道該怎么辦。”
:家長困惑:孩子上課就是不能遵守課堂紀律
:原因剖析:缺乏同伴交往導(dǎo)致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
:專家建議:一定要經(jīng)常帶孩子出去和小伙伴玩
:家長支招:多帶孩子出家門主動招呼別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