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篇博文《孩子成績差這樣管成嗎?》中我講道,小崽子上到小學三年級時學習成績下降,我開始了盯人防守的管理方法,非但沒有奏效,情況反而越來越不好,我就像雙手抓了把爛泥,越使勁握,越握不住。那爛泥順著我手上所有的縫隙往外跑。我越加力握,跑得也越快。眼看自己手里能使用的辦法越來越少,可孩子身上的毛病是越來越多,這一切迫使我不得不從頭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
孩子三年級的第一學期就這樣在壓抑、憤怒、哀怨、無奈、手忙腳亂中過完了,在那個寒假我開始好好反思,不斷地向自己提出一些問題并為此尋找答案:孩子學習成績差會有什么問題?我擔心孩子的成績差會影響她的生活環(huán)境,老師與同學會對她有看法;孩子成績差就會對學習沒興趣,就會厭學;就會與同樣不喜歡學習的孩子交上朋友;就會過早地走向社會;從而在社會中迷失……孩子成績差就失去了追求未來好生活的能力……總之一句話:孩子成績差意味著這個孩子就完了,一切都完了!有這樣一個孩子真讓我丟臉!我怎么能有一個這樣不成器的孩子呢?
等等,當我想到這兒,內心的一個聲音提醒我,讓我等等,讓我停下來,那個聲音問我:為什么有這樣一個孩子,我就會感到很丟臉?很沒面子,我為什么就不能接受一個學習成績差的孩子呢?孩子成績不好就一定會成長為壞孩子,沒有未來的孩子嗎?后面幾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所有問題都集中在了:為什么我不能有一個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呢?
這一問把我自己給問住了,也把我自己給問清醒了。我知道是自己不能面對孩子學習成績差的問題。我從事的是家庭教育工作,四處給家長朋友們講課是我的一種生活常態(tài),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聽過我講座的朋友,還是那些把我介紹給別人的朋友,在介紹我的同時都會說一句:人家孩子學習成績沒得說!人家孩子教育得那叫一個棒!講座完后,(其實在這個博客家園里也一樣)都不斷會有朋友問我:貓媽,你的孩子學習特棒吧?她上的一定是最好的學校吧?有你這樣的媽媽,她學習一定沒問題!面對這一切說詞,再面對我家小崽子全班最后一名的現實,我自己好像干了什么虧心事似的無顏以對。
想到這些尷尬的同時,又有一件事喚起了我的記憶,那就是我自己的成長:我是高知家庭出身,父母都是著名大學的著名教授,無論媽媽還是爸爸在其自己的學科里都很出名,而我自己從小學習成績就很差,上高中時是全班倒數第四名,在這點上父母從來沒有說過我,他們總是告訴我:奇奇,學習成績差沒關系,只要努力就好,成績從來都不說明一切,將來你走向社會不會差的,爸爸、媽媽相信你。
高中,別人為了高考一個個都努力奮進,而我還在畫我的工筆人物仕女畫,讀我的《紅樓夢》,還常常一個人翹課跑到頤和園后湖邊對著湖水發(fā)呆,面對這一切父母從沒有說過我。后來我僥幸以孫山的位置考上了大學,走上工作崗位后,我曾與父母就這個話題長聊過。
我問他們,我沒考上他們所在的名牌大學,只上了一所極差的墊底大學,也沒有從事他們的專業(yè),也不可能有他們那樣的成就?墒桥c他們資歷一般,或是,很多在工作資歷與名望上都不如他們的那些同事與友人的孩子們都紛紛出國了,留在國內的也大都在大學里當了教師(后來許多人都已是副教授,教授了。不過這是后話),許多人的孩子們差不多都子承父業(yè),或子承母業(yè),而你們的寶貝女兒是一名售貨員,(當時我的實習工作是站柜臺當售貨員),你們難道不對我失望么?父母的回答讓我現在都記得:你是我們的女兒,我們從來都沒有對你失望過,能不能子承父業(yè)、母業(yè),不是我們說了算的,而要看你自己將來的發(fā)展,如果你真的想從事我們這樣的專業(yè),不上大學也一樣可以做到,人的理想沒有誰,沒有任何條件可以阻撓,這一切要看你自己的要求,如果你現在有這方面的要求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到,與那種按部就班往上走的人們有所不同的是,你要付出的努力與艱辛,但那是你自己的選擇,作為父母,我們無權對你提出這樣或那樣的要求。父母的責任是把孩子養(yǎng)大,只要在人品上沒有問題,我們就算完成任務,至于你自己干什么工作、過什么樣的生活,那是你自己的事。就算是掃馬路,只要你盡心盡意地干了,我們也不會感到丟人。不過無論干什么,一定要努力做好自己所干的工作,不可忘記學習,學習能力是人終身要面對的能力,只要你能不斷學習你喜歡的東西,不斷地為此而付出努力,爸爸、媽媽就相信你今后的人生不會差。就這樣,在父母的這種家庭教育觀念下我走到了今天。
現在我的孩子學習成績差了,我卻不能面對,說到底是我在怕,并不是孩子的成績丟了我的臉面,而是我希望自己孩子的成績成為我工作上的裝飾品,是我需要她成績好,是我不敢面對她成績不好,孩子不是媽媽未來的裝飾,她有自己的人生,她需要的不是用現在不好的成績否定她的一生,而需要媽媽在她成績不好時,讓她看到生活與未來的希望。這絕不是因為小崽子成績差而給我引來的麻煩,那是我自己原本就有的問題,也是我自己需要面對自己的問題,當把這一切關于自己的問題都想清楚后,我決定直面自己的內心,不再跟小崽子的成績叫板了,這一轉變給我的內心帶來了平靜。
這段可貴的內心平靜使我看到了希望,我開始運用心理學理論重新調整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