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做人,首先是培育孩子有一顆仁愛之心,這是形成優(yōu)良性格的重要方面,但如今,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愛己,不知愛人,成了當前獨生子女的通病。”這些并非與生俱來,許多是源于父母不恰當?shù)慕甜B(yǎng)方式,在不經(jīng)意間把孩子的愛心給剝奪了。
春節(jié)長假即將到來,雙職工家庭怎樣利用這段和孩子相處的寶貴時間,來“補補”孩子的愛心,這可是不可或缺的一課。
家里包餃子,大家都吃了,孩子看見媽媽還沒有回家,就說:“奶奶,媽媽還沒回來吃飯,我不吃了給媽媽留著吧。”
一個三周的小女孩看到外婆坐在沙發(fā)上睡著了,身體沒有蓋東西,她會自己去房間里拿來毛巾被給外婆蓋,并和媽媽說:“不要說話,外婆在睡覺。”
家庭是培育孩子愛心的重要場所,當大人的愛得到孩子的回報,哪怕是多么細微的舉動,都來帶來巨大的幸福感和暖意。
媽媽生病了--讓孩子也來照料吧
研究表明,人類最初始的情感和信仰的源頭,來自于母愛。對寶寶最早期的情感教育,首先要培養(yǎng)孩子愛媽媽。
媽媽生病時,爸爸或其他家庭成員要表現(xiàn)出對媽媽的極大關(guān)心,耐心細心的照顧,并適當對寶寶說,“寶寶要安靜一些,媽媽生病了,需要休息”,當寶寶安靜下來,要及時夸獎他,也可以吩咐寶寶給媽媽端茶送水,力所能及地一起來照顧媽媽。經(jīng)常這樣做,寶寶就知道如何關(guān)愛媽媽和家人了。
專家提醒家長,當孩子表示出善意和關(guān)懷時,家長千萬不要吝惜表揚。表揚會給孩子自覺的動力,會促使孩子逐漸從偶然的愛心舉動變成經(jīng)常的“沖動”,進而形成長久的習慣。
尊敬長輩--家長先做好愛心榜樣
專家指出,家長教育孩子要有愛心,自己首先要做好愛心榜樣。比如家中有什么好吃的,父母如果能總是先想到老人,讓老人先吃,經(jīng)常給長輩倒茶、盛飯、夾菜、削水果等;常常給父母買些吃的用的東西、問寒問暖;還可以跟孩子一起商量送什么禮物給長輩,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對長輩的關(guān)心和體貼。
如果孩子經(jīng)?吹剑改甘歉挥袗坌、樂于助人的人,自然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尊敬爺爺奶奶,也要成為像爸爸媽媽那樣的人。爸爸媽媽每天的行為對于孩子的影響,要比語言大得多,會加深家長對孩子的那些教導。
俗話說:“學壞容易,學好難。”如果父母在家里經(jīng)常為瑣事口角;在與老人的相處中不能相互包容,總是發(fā)生爭執(zhí)或者發(fā)牢騷;在公共場合,例如買東西、乘公共汽車發(fā)生矛盾的時候,與他人缺少理解與友善,都會成為孩子學習的負面例子。
一家人相親相愛--孩子也會耳濡目染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也是最有效的。要使孩子富有愛心,父母必須從自己做起,平時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從小事開始做起,言傳身教。
在嬰兒時期,父母要經(jīng)常愛撫孩子,對孩子微笑,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這是孩子萌生愛心的起點。孩子再大些,家長要對孩子多加關(guān)心。說話語氣溫和,孩子遇到困難時,幫助孩子尋找解決困難的辦法等。
父母之間關(guān)系和諧,經(jīng)常給對方夾夾菜、捶捶背等,出差回來時,給家人帶些喜歡的禮物,語言方面不因為是一家人就可以不客氣,比如:親愛的,你辛苦了!需要我來幫你嗎?歇會兒吧!別著急,不要緊,謝謝你幫我做的一切!等等。常懷著感恩的心,很容易培養(yǎng)出有愛心的孩子。
有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女孩看見一只蝴蝶被荊棘弄傷了,她小心翼翼地為它拔掉刺,讓它飛向大自然。后來蝴蝶為了報恩化作一位仙女,讓她許個愿。小女孩說:“我希望快樂。”于是仙女彎下腰來在她耳邊悄悄細語一番,小女孩果真很快樂地度過一生。年老時,鄰人問她快樂的秘訣,她笑著說:“仙女告訴我,我周遭的每個人,都需要我的關(guān)懷。”
要讓孩子擁有善良的根本, 家長除了渲染好家庭環(huán)境外,還要給孩子多創(chuàng)設關(guān)愛他人的機會。
飼養(yǎng)動植物--讓孩子也當回小大人
對于嬰幼兒來說,養(yǎng)小動物是最能讓孩子有愛心的方法。這需要孩子也當回大人,在生活上細心照顧這些“小寶貝”,他們會陪小動物玩耍、聊天,生病時也跟會著急,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了愛心。
家里可以飼養(yǎng)一兩種安全性較高的小動物:如金魚、小烏龜?shù)龋尯⒆幼约何故常蝗绻l(fā)現(xiàn)孩子對小動物沒有愛心,父母就應以同情心的方式來開導他。
還可以選擇較容易生長的吊蘭等植物,讓孩子自己澆水、施肥等,天氣好時拿到陽臺曬太陽,看著花草一天天成長,多數(shù)孩子都會喜歡的。
不想吃也別扔--讓孩子明白賺錢不易
家長陪孩子外出玩耍時,經(jīng)常會給孩子買些吃的。碰到不喜歡的食物(比如餅干、面包等),孩子咬了幾口就想扔掉,家長看到了,別習以為常,算算了事,而是要讓孩子明白愛惜財物是一種美德。
你可以柔聲地制止孩子的行為,然后跟他說:“爸爸、媽媽賺錢很辛苦,你這么浪費把它丟掉,我們會很難過的。”在合適的時候,找一些圖片報道讓孩子看,告訴他,“一些國家和地區(qū)有許多小朋友生活很苦,沒東西吃,而你有吃卻不吃,實在太浪費了。”
豐富孩子的感官--埋下愛的種子
讓孩子學會“感同身受”,是培養(yǎng)孩子愛心的另一種能力。讓他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如當別人有疾苦時,讓孩子回憶自己過去生病和疼痛經(jīng)驗、體諒別人的痛苦,為別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正如兒童教育專家所說:“孩子的愛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會長大;你忽視它,它就會枯萎;你打擊它,它就會死去。”從小給予孩子同情心和憐憫的情感,培植善良和仁愛。
家長可以讓孩子去各種設施參觀訪問。像養(yǎng)老院、福利設施以及美術(shù)展、科學展或電影展,并在每一次活動后,客觀地和孩子一起討論,讓孩子從中體會各種感受,使孩子的感官更靈敏,更能對周遭的人、事、物有所感受,由感動中發(fā)展成愛的種子。
點滴做起--給孩子關(guān)愛他人的機會
鄰居、老師、小朋友生病,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探望問候;在公共汽車上要讓孩子給長輩讓座;在樓梯口碰到鄰居老奶奶買東西回來,讓孩子幫助老奶奶把東西提上樓。
家長還可以選擇一些特殊的日子,如兒童節(jié)時,帶孩子到孤兒院,分送禮物或卡片給院內(nèi)小朋友,并和大家一起游戲,一起分享。或常常鼓勵孩子把家中舊的圖書、不玩的玩具、不能穿的衣服捐給慈善機構(gòu)或需要幫助的人,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
報紙、電視新聞報道有人缺錢做手術(shù),生命垂危,家長也可以帶孩子去捐款,獻上一份愛心。全國乃至于全世界各地發(fā)生嚴重災情時,家長可利用這樣的機會,引導孩子:“那里的小朋友沒屋子住、沒飯吃,沒衣穿,我們能做些什么呢?我們可不可以去捐點錢或者衣服、食品呢?”
讓孩子學會關(guān)懷他人,更重要的是落實于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其實,舉手之勞就可以幫助別人,大人別吝嗇這樣的機會,讓孩子一起感受幫助他人所體驗到的快樂。
愛不愛孩子--別由你的心情來決定
孩子哭鬧時,不少家長會忍不住心煩,也許還會沒好氣地對他說,“這有什么好哭的!”、“不許哭了!”之類的話,等平靜下來的時候,往往又十分后悔,怕挫傷了孩子的感情。
父母對孩子的情感經(jīng)常會自覺不自覺地忽視,這是很多家長生活中很容易出現(xiàn)的狀況。
讓孩子日后學會體貼、關(guān)懷他人,家長首先要幫助孩子學會分辨情緒和感情。孩子需要我們幫他定義哪些是情緒哪些是感情,讓他明白什么是高興、什么是憤怒、什么是難受、什么是委屈,這樣,孩子才能逐步學會分辨和體會別人的感情,包括愛的感覺。
要想取得孩子對家長的尊重,家長也要尊重孩子,孩子對家長的尊重是以家長對孩子關(guān)心、疼愛為基礎(chǔ)的。如果家長在心情好時把孩子當“玩具”,心情不好時就拿孩子撒氣,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把孩子當成與自己平等的人對待,那么孩子肯定對此很反感,難以建立和家長的尊重和信任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