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考試吧 > 2021中考 > 復習指導 > 中考語文 > 正文

2015年中考語文:樹立“語文思維”是關鍵

來源:考試吧 2014-11-26 18:50:54 要考試,上考試吧! 萬題庫
2015年中考語文:樹立“語文思維”是關鍵,更多2015中考備考資料、中考經驗等信息,請及時關注考試吧中考網!

  很多學生和家長有這樣的困惑,認為語文這門學科有點摸不著頭腦,甚至是有點“玄”,尤其是閱讀理解,一篇文章明明能夠讀懂,但是落實到做題上卻很難拿分,不僅如此,看過答案之后,覺得答案“不過如此”,并不高深,自己也能理解,但是自己做的時候,卻想破腦袋都想不出來。這是絕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語文的困惑,同時也讓家長覺得語文輔導無從下手。作為以漢語為母語的中國人,語文學習存在這樣的困惑,原因在哪里呢?關鍵在于孩子思考和做題的時候沒有“語文思維”!

  什么是“語文思維”呢?

  就是在做語文試題的時候,要依照語文學科的思維去思考,用解決語文問題的思考方式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語文學科有它的特殊性,在于語文的思維方式和知識點全部融合在語言當中,學生很難從中梳理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并將其形成一種較為固定的思維方式。

  這點和數(shù)學有明顯的區(qū)別,數(shù)學當中語言和數(shù)字兩者明顯的區(qū)分開了,因此學生很容易帥選出重要的信息,并且形成一種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思維,在這里我們說的這種思維并不是說很高深的數(shù)學思維,就是指遇到題目,學生知道去運用公式,再比如,做外語題,學生知道去分析句子結構,去固定搭配、語法等等,這就是一門學科的思維方式,那么語文呢?做語文題目的時候,依據的是什么呢?你是否也有一種解決語文問題的思維方式呢?

  絕大多數(shù)人存在困惑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這樣的一種解決語文問題的語文思維,這也是許多同學做了許多篇閱讀,成績依然得不到提高的原因。不僅如此,看過了答案,仍然不知道自己究竟存在哪些不足,錯在什么地方,樹立不起語文思維方式,也就不知道出題人要的是什么,找不到原因,就很難提高。

  怎么樣去樹立和培養(yǎng)一種語文思維呢?

  這需要進行系統(tǒng)的訓練,一些方法的指導和點播,單純的依靠技巧,可能能夠解決學生應試的問題,但是解決不了學習語文的問題,升上了高中,語文學習難度會更大,因此,問題要盡早解決,培養(yǎng)學習語文和解決語文問題的思維模式,才是真正學好語文的關鍵。

  在這里給大家舉一個實際的例子,讓大家更明確的了解什么是語文思維。

  比如,期中期末,甚至是模擬考試,乃至中考中都經常涉及到一種題型,叫做“句子鑒賞題”。通常是給出你一句話,讓你進行賞析,或者讓你從文章中選一句話,進行賞析。

  下面我們用語文思維來解一下這道題,從題干來看,既然是賞析,那就是要分析,這個分析前面有一個“賞”,其實有一個欣賞的涵義,也就是讓你說說這個句子的妙處,我們說說讓自己選擇句子的題型,因為這種題型到初三比較多見,掌握了這種題型,前面那種也就沒問題了。

  一篇文章當中有很多句子,那么選擇哪一個呢,既然是要去欣賞,去分析,要必然要選一個比較好的句子,有妙處可言的句子,這樣的句子是什么樣的呢,一定是有修辭的,這樣的句子在文中一定是少數(shù),并且修辭的作用就是是句子的表達更加富有美感和表現(xiàn)力,那么好了,第一步就完成了,找一個帶有修辭的句子,這里還需要一點小的技巧,那就是盡量找比較常用的修辭,或者是你比較熟悉的,比如比喻和擬人,夸張或者排比等等,找到之后,第二步要解釋一下這個句子的意思,不要覺得很簡單就不寫,既然要分析,肯定要先從意思開始,這個時候不要僅憑自己的理解去解釋,既然使用了修辭,那一定要結合修辭方法來說,比如比喻句中,把什么比喻成什么,擬人句中把什么東西擬人化,排比中寫道了哪些內容,夸張句中把什么內容進行了夸大……解釋句子之后,接下來,就要去“賞”了,所謂“賞”就是點出這個句子的妙處,每一種修辭的效果是不一樣的,這時候仍然要分別進行,比喻和擬人能使表達更加生動具體,排比內容豐富,使表達有氣勢,夸張有突出表達內容的作用……結合句子的意思把這樣的妙處寫具體,這樣三步下來,一道句子賞析題就完成的差不多了,如果是和作者情感比較密切的句子,再加上更好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這樣的語句,就最終完成了。

  相關推薦:

  2015年中考各科復習關鍵策略聚集地

  2015中考英語滿分作文應該如何寫

  2015中考經驗分享:保持高效率學習狀態(tài)的24個訣竅

  各省市2015年中考時間及體育中考時間熱點文章體育訓練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
文章搜索
國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慶
河北 山西 遼寧 吉林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河南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海南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陜西 甘肅 寧夏 青海 新疆
黑龍江 內蒙古 更多
中考欄目導航
版權聲明:如果中考網所轉載內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800@exam8.com,我們將會及時處理。如轉載本中考網內容,請注明出處。
免費復習資料
最新中考資訊
文章責編:zhouxin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