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實施新課程,必須更新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創(chuàng)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huán)境,淡化倡導合作交流、勤于動手、樂于探究的教學方法。積極構建思想品德學科的綜合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主題詞:新課程理念 引領 教學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實施,是初中政治教育課程改革和發(fā)展中的一件大事。新課標、新教材,既為這門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一個很好的支撐點,又對教學本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高的要求。
怎樣貫徹落實《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精神,使思想品德課教學有一個高起點呢?在學習領會新課標精神的過程中,認為,教學改革要想真正取得實質性進展,首先必須改革舊的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起與新課標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教育觀念對教學起著指導和統率的作用,一切先進的教學改革都是從新的教育觀念中生發(fā)出來的;一切教學改革的困難都來自舊的教學觀念的束縛;一切教學改革的嘗試都是新舊教育觀念斗爭的結果。確立新的教育觀念,是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的首要任務。教學觀念不轉變,教學改革無從談起;教育觀念一轉變,許多困難迎刃而解。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怎樣用新課程理念引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以就教于廣大同仁。
一、堅持“一個觀點”育人為本,為了全體學生的發(fā)展
《讀者》上有一段利奧·巴恩格利亞先生寫的話:“我們整天在干些什么?我們如此忙于傳授知識。如果我們沒有教莉亞妮任何真正需要知道的東西,譬如,如何快樂地生活著,如何有個人價值感和自尊心,而單教給她如何讀書、寫作、算題、背誦,這又有什么用呢?”教學過程若不能成為學生道德提升和人格發(fā)展的過程,這是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的最大失職。素質教育呼喚人的主體精神,要求教育者以育人為本,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整個教學過程就要緊緊圍繞學生的發(fā)展而展開,教學的重點要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fā)展轉變,要尊重、關心、理解和信任每一個學生,使其人格得以尊重,潛能得以開發(fā),個性得以發(fā)展,主體地位作用得以發(fā)揮。即要求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本領。要通過教育,使學生逐漸成長為有個性、有適應性、幸福愉快,有智慧、有意志、有品德、有追求的人。這就要求中學政治教師必須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核心”“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新理念,要把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不僅看成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而且是使學生身心發(fā)展、潛能開發(fā)、主體性增強的過程;要把自己視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即要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氛圍;作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起尋找真理,使師生得到共同的成長與發(fā)展,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實現思想品德學科價值。
為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實行“微笑教育”,理解生命的生成性。人的生命總在不斷生存新的生命,生命本身不是一個結論,而是一個歷程,生命一直在產生新的意義。要育人為本,就要熱愛生命,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有助于其生命充分生長的情景,以微笑傳遞愛心。有人說,教育的真正秘訣就是“愛”,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以心換心。課堂上把對學生的期望以微笑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學生就會感受到老師的親切、和藹,為此受到鼓舞,進而協調好學習生活中的生命狀態(tài),把生命力量引出來,使學習的過程成為生命成長的歷程。
2、實行“嘗識教育”,尊重生命的獨特性。每個人的生命都有自己不同的“樣子”,尊重生命的獨特性,教師要能夠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珍惜學生的奇思妙想,寬容學生在學習中的失誤,細心呵護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對學生要學會欣賞和贊美,讓成功和自信伴隨學生一生。故此,上課時要多贊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從不吝嗇任何一句贊揚的話,如:“你的提問太棒了”、“你的回答很有創(chuàng)新”、“你的這次小組活動比我組織得好,我祝賀你”…….每一個表揚和鼓勵都是發(fā)自老師的內心,是真誠的。而這種真誠、欣賞和贊美,猶如溫暖的陽光灑遍每個學生的心田,使他們打消了顧慮,發(fā)現自我的價值,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不用同一個標準衡量所有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懂得獨特的自我,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
3、實行“平等教育”,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所有學生都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每節(jié)課無固定講臺,而是巡回于學生之中,徹底改變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的灌入法,實行師生交流,積極互動,合作探究,教師由指揮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合,師徒關系變?yōu)槠降、合作關系,教師和學生將成為學生式的教師和教師式的學生,從而樹立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心,誘發(fā)其學習熱情,以最終實現“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和自主發(fā)展的目標”。
二、營造“一種氛圍”師生互動,學生學習愉快、輕松、和諧、有序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為此,中學思品教師必須從自身的學科實際出發(fā),盡力營造“五動”的教育教學氛圍。這就是:
“學生求知主動”教師要積極營造融洽、活躍的學習氛圍,就要求教師建立一種平等、友好、和諧的新型的師生關系,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知己和朋友,成為學生最可依賴的支持源,要以滿腔的熱情去感化每一位學生,以父母般的情懷去善待每一位學生,以合理而科學地舉措去幫助每一位學生。例如,可嘗試將課堂的排列方式由“秧田式”變?yōu)閳A桌式來開展小組討論,利于信息的多向傳遞和師生間、學生間情感的相互交流。教師從積極的旁觀者的身份予以指導;也可直接改變談話的語氣,使自己以朋友、知己的身份出現,而不是以權威者的身份出現。只有如此,才能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與探索,不斷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課堂教學生動”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節(jié)靈活多樣,形式多變的課堂氛圍,給學生以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課堂更加生機盎然,使不同才能、特長、興趣和性格的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使其各種能力都得到發(fā)展。
“教學過程師生互動”-教師要主動營造寬松、民主、自由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能自主地學習、體驗、觀察、研討,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教師則設身處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學習中的各種情況,預期好下一步的指導方案。
“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教師要自覺創(chuàng)造“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提高”的教育環(huán)境,要通俗易懂地指導學生掌握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和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知、感悟和體驗,不斷地勤于反思,勇于探索,敢于批判,逐漸培養(yǎng)和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指導學生落實行動”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設學生知、行轉化的教育條件。通過指導學生參加活動,使學生日益達到自我激勵,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進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人生理想。即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yōu)橐龑W生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對培養(yǎng)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健全人格,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