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計算分析題(本題型共4小題,其中第2小題可以選用中文或英文解答,如使用中文解答,最高得分為9分;如使用英文解答,該小題須全部使用英文,最高得分為14分。其他小題每小題9分。本題型最高得分為41分,要求計算的,應列出計算過程。會計科目有明細科目的,應予列示。答案中的金額單位以萬元表示。在答題卷上解答,答在試題卷上無效。)
1.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甲公司)有關資料如下:
(1)甲公司為購建一生產設備,于20×7年12月1日專門從銀行借入1 000萬元,借款期限為2年,年利率為5%,利息每年支付,假定利息資本化金額按年計算,每年按360天計算。20×8年1月1日,購入設備一臺,價款702萬元(不含增值稅,本題中均不考慮增值稅的相關處理),以銀行存款支付,同時支付運雜費18萬元,設備已投入安裝。
3月1日以銀行存款支付設備安裝工程款120萬元。
7月1日甲公司又向銀行專門借入400萬元,借款期限為2年,年利率為8%,利息每年支付;當日用銀行存款支付安裝公司工程款320萬元。
12月1日,用銀行存款支付工程款340萬元。
12月31日,設備全部安裝完工,并交付使用。
20×8年閑置的專門借款利息收入為11萬元,尚未收到。
(2)該設備預計使用年限為6年,預計凈殘值為55萬元,甲公司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
(3)2×10年12月31日,甲公司將設備以1 400萬元(公允價值)的價格出售給A公司,價款已收存銀行存款賬戶。同時又簽訂了一份租賃合同將該設備租回。租賃合同規(guī)定起租日為2×10年12月31日,租賃期自2×10年12月31日至2×13年12月31日共3年,甲公司每年年末支付租金500萬元。租賃合同規(guī)定的利率為6%(年利率),設備于租賃期滿時交還A公司。
甲公司租入后按直線法計提折舊,并按實際利率法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預計凈殘值為零。
(P/A,6%,3)=2.6730
要求(以萬元為單位):
(1)判斷與所安裝設備有關的借款利息停止資本化的時點,說明理由,并計算確定應當予以資本化的利息金額;
(2)編制甲公司在20×8年12月31日計提借款利息的有關會計分錄;
(3)計算甲公司在2×10年12月31日(出售時)設備的累計折舊和賬面價值;
(4)判斷售后租賃類型,并說明理由;
(5)計算甲公司出售資產時應確認的未實現售后租回損益及租回時租賃資產的入賬價值和未確認融資費用;
(6)對甲公司該項售后租回交易作出相關會計分錄。
2.A公司2008年度、2009年度實現的利潤總額均為8 000萬元,所得稅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A公司2008年度、2009年度與所得稅有關的經濟業(yè)務如下:
(1)A公司2008年發(fā)生廣告費支出1 000萬元,發(fā)生時已作為銷售費用計入當期損益。A公司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5 000萬元。
2009年發(fā)生廣告費支出400萬元,發(fā)生時已作為銷售費用計入當期損益。A公司2009年實現銷售收入5 000萬元。
稅法規(guī)定,該類支出不超過當年銷售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2)A公司對其所銷售產品均承諾提供3年的保修服務。A公司因產品保修承諾在2008年度利潤表中確認了200萬元的銷售費用,同時確認為預計負債。2008年沒有實際發(fā)生產品保修費用支出。
2009年,A公司實際發(fā)生產品保修費用支出100萬元,因產品保修承諾在2009年度利潤表中確認了250萬元的銷售費用,同時確認為預計負債。
稅法規(guī)定,產品保修費用在實際發(fā)生時才允許稅前扣除。
(3)A公司2007年12月12日購入一項管理用設備,取得成本為400萬元,會計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零,稅法采用5年計提折舊,折舊方法及預計凈殘值與會計相同。
2009年末,因該項設備出現減值跡象,對該項設備進行減值測試,發(fā)現該項設備的可收回金額為300萬元,使用年限與預計凈殘值沒有變更。
根據稅法規(guī)定,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在未發(fā)生實質性損失前不允許稅前扣除。
(4)2008年購入一項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成本500萬元,2008年末該項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為650萬元,2009年末該項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為570萬元。
假定稅法規(guī)定,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公允價值變動金額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待出售時一并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要求:
(1)計算2008年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以及利潤表中確認的所得稅費用,并編制與所得稅相關的會計分錄;
(2)計算2009年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以及利潤表中確認的所得稅費用,并編制與所得稅相關的會計分錄。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