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網民就是一個公民,一個法人微博就代表一個社會組織,并不能因行為場所的變化而降低自律的底線;網絡空間的行為“紅線”依舊是法律,而這一條線,并不比現實世界的低,“紅線”的威嚴與效力不因適用場所的變化而不同
隨著新媒體和自媒體的蓬勃發(fā)展,信息傳播環(huán)境和傳播方式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一些網絡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都出現了部分報道失范的現象。近期無論是上海外灘踩踏事件中的“撒錢”事件,還是記者喬裝醫(yī)務人員的太平間偷拍事件,也都是受到新媒體信息源的影響,而后事件不斷在負面語境下發(fā)酵升級,引發(fā)了很大的爭論。
網絡媒體上表達失范根源還是網絡的匿名化,F實生活中,人們在表達觀點的時候往往“鋒芒不露”,而一旦轉移到網絡上,有些人就變成了“信口開河”。同時,由于網絡上事后追責難,以及自媒體存在“罰不責眾”的僥幸思維,導致這些失范行為愈演愈烈。
不可否認的是,網絡自媒體、新媒體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社會文化內容,豐富了社會輿論的內涵,豐富了社會表達的渠道,這也大大拓寬了媒體報道的內容。應該鼓勵自媒體的理性表達,從長遠來看,這些表達對規(guī)范人們在現實世界中的行為也大有裨益。比如發(fā)端于自媒體的公益行動、最美評選、網絡反腐等,彰顯了網絡空間的正義力量。
但是,自媒體、新媒體在報道內容上的拓寬,并不能成為其報道“紅線”下移的理由。互聯(lián)網對于漫長的人類進程來說,雖然是新鮮事物,但其發(fā)展應當符合社會的公序良俗,應當遵守現實的法律規(guī)范。網絡空間終究是現實社會的延伸,網絡社會的行為主體全部具備現實社會的身份,一個網民就是一個公民,一個法人微博就代表一個社會組織,并不能因行為場所的變化而降低自律的底線;網絡空間的行為“紅線”依舊是法律,而這一條線,并不比現實世界的低,“紅線”的威嚴與效力不因適用場所的變化而不同。
網絡自媒體應是理性、正義的放大鏡,而不應是暴力、謠言的萬花筒。應將正常的輿論監(jiān)督與失范的網絡行為區(qū)別看待,而能將二者分開來的那條“紅線”就是法律!凹t線”不可逾越,“紅線”之上是輿論監(jiān)督的正確表達,是公民權利的善意訴求;“紅線”之下卻是披著輿論監(jiān)督外衣的失范行為,這種行為非但不能發(fā)揮“監(jiān)督”的正常效力,而且還會讓網絡空間亂象叢生。
前不久,國家網信辦依法關閉了133個傳播歪曲黨史國史的微信公眾號。這些賬號以“揭秘”“真相”為噱頭,大肆傳播不良信息,已經越過了網絡自媒體的行為“紅線”,也因此失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粉絲”資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網絡為言論提供了交鋒的擂臺,為輿論監(jiān)督提供了優(yōu)越的平臺。但越是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下, 靠表達贏得的社會認同和自我價值實現越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下進行。對于極速發(fā)展的網絡自媒體來說,不越“紅線”,才能持久。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