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網絡詐騙的高發(fā)、多發(fā)態(tài)勢,提高預防能力,創(chuàng)新遏制方式顯得非常必要。對于網絡詐騙的危害,任何組織、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那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只會“方便”犯罪分子,對遏制犯罪有害無利
據《法制日報》2月25日報道,通信網絡詐騙犯罪以其智能化、專業(yè)化、組織化手段,嚴重侵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成為當前社會最為關注的治安突出問題之一。2014年,江蘇南通公安機關共抓獲通信網絡詐騙犯罪作案成員173名,摧毀犯罪團伙37個,破獲通信網絡詐騙案件2600起,通過技術手段和銀行柜面成功攔截案件929起,避免群眾損失5200多萬元,有效遏制了通信網絡詐騙犯罪態(tài)勢在當地的蔓延和擴大。
江蘇南通公安機關2014年打擊網絡詐騙案件取得了輝煌成績,值得肯定。但與此同時,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雖然他們破獲的通信網絡詐騙案件,無論是涉案人數、案件起數、損失金額,還是波及范圍都很突出,但如果將其放在全國范圍內考察,也許只是眾多類似案件的“冰山一角”。有關部門的統計顯示,近年來,網絡詐騙案件持續(xù)攀升,幾乎全國各地都有發(fā)現,不僅人民群眾的財產受到了重大損失,而且國家信息安全也受到了重大威脅。
為保護正常的網絡通信秩序不受侵犯,人民群眾的財產和人身權利免受損害,各地公安機關全力預防、傾力偵破、強力打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發(fā)現了不少問題。比如,犯罪團伙組織嚴密、分工細致、產業(yè)化布局、企業(yè)化管理,反偵查能力強;作案過程集中在網絡世界,犯罪主體與客體分離,無傳統痕跡物證;犯罪作案手段智能化,不法分子利用任意顯號軟件等技術手段蒙騙被害人,令人防不勝防;網絡詐騙種類增多、花樣繁多,資金流轉方式科技化、多樣化快速化;跨地作案日趨增多,“忽悠”方式日新月異,被騙人
理性分析遏制網絡詐騙案件遇到的困難,不難發(fā)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這里面,既有公安機關的原因,比如,一些地方對網絡詐騙犯罪行為的發(fā)展趨勢預測不夠,技術手段落后,對新型犯罪方式了解不多,打擊犯罪準備不足;也有普通民眾的原因,比如,一些人抵制“忽悠”的意識淡薄,對網絡詐騙的防范能力差,貪圖便宜的思想作祟;還有社會環(huán)境的原因,比如,一些部門之間的配合不夠,警惕性不高,對犯罪的預防沒有形成體系。一些運營機構為了經濟利益,放松對網絡詐騙的監(jiān)管,讓詐騙行為有了可乘之機。等等。
面對網絡詐騙的高發(fā)、多發(fā)態(tài)勢,提高預防能力,創(chuàng)新遏制方式顯得非常必要。對于網絡詐騙的危害,任何組織、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那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只會“方便”犯罪分子,對遏制犯罪有害無利。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公安機關應總結經驗提升偵破能力,優(yōu)化應對犯罪的方式方法,提高專門人員的技術水平,構建遏制犯罪的網絡體系。天上不會掉餡餅。人民群眾也應該提高警惕,提升抵制“忽悠”的能力,不要輕信他人的蠱惑,不要貪圖小便宜。對于莫名的“好處”要多個心眼,對于相關部門的善意提醒、勸告要少些抵觸。社會是一張大網。相關部門對網絡犯罪不能無動于衷,發(fā)現犯罪線索要及時移交公安機關,發(fā)現可疑跡象要及時發(fā)布警示,發(fā)現“忽悠”手段應及時阻斷。
網絡詐騙不會自動消滅,網絡“忽悠”不會主動消失。遼寧省大連市警方春節(jié)期間打掉一個“400改簽退票”電信詐騙團伙就是一個佐證。既然網絡詐騙危害無處不在,抵制“忽悠”也應人人有責。
員配合不夠等等,這些因素給遏制網絡詐騙犯罪行為帶來了困難。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