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什么要擠“黃金周”
今年“十一”長假前,一個被廣為轉發(fā)的段子這樣寫道:“黃金周去哪里?人少又便宜——辦公室!睆1999年開始有了黃金周以后,黃金周的各種問題就被不斷詬病,交通堵塞、景點擁擠、亂漲價等等,但是到今年已經20年了,黃金周休假并沒有被改變。從各個景點游客爆滿的情況看,選擇去辦公室享受“人少又便宜”的人肯定少之又少,到景點去人擠人的仍然很多。
設立黃金周的初衷之一是刺激消費,讓人們有時間去花錢,從這個角度看,黃金周的確發(fā)揮了應有的作用。如2017年全年國內旅客達50億人次,旅游總收入5.4萬億元,同年黃金周期間的游客就達7億多人次,旅游收入近6000億,無論是游客數量還是旅游總收入,都超過了全年總量的10%以上,可見黃金周對旅游收入的貢獻有多大。
不過從旅游體驗來看,黃金周就很難讓人滿意了。不管如何加強管理和完善服務,大量客流的出現(xiàn)必然導致混亂、服務質量下降和低質量的旅游體驗。每年黃金周都會有相同的抱怨,高速公路成了停車場、旅游景點看不到風景只看到人、餐飲服務價高質次等等問題。集中的游客給旅游、交通部門也帶來了巨大壓力,交通、公安和衛(wèi)生等管理部門全員上崗,工作量大大增加,而很多部門放假又導致正常工作停頓,工作安排被打亂。
通過刺激消費拉動經濟一直是經濟學家所追求的目標,而黃金周所產生的消費是有目共睹的。按照旅游管理部門的計算,現(xiàn)在旅游對于全國GDP的貢獻已經超過了10%,這意味著黃金周期間消費就超過了1%。如果注意到每年經濟增長都在6%左右,就更可以理解這一個多百分點的意義。原來有人預測,隨著黃金周的常態(tài)化和黃金周旅游體驗的感覺變差,黃金周外出的人會逐漸減少,但是實際情況是,人們一方面在不斷抱怨,另外一方面還在出行。
面對較差的旅游體驗,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出行旅游?外出旅行必然有吸引人之處,而并非全是人擠人的痛苦。首先是良好的天氣。從全國范圍看,十一期間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季節(jié),南方已經不太熱,北方還沒有進入冬季,夏天的雨季已經過去,氣候比較舒適,很適合外出旅游。如果說一定要有一個集中的假期,十一應該是一個最好的時候。
其次,全國統(tǒng)一放假也給家人團聚創(chuàng)造了條件。平時一家人都有著不同的工作時間表,即使休假也很難聚在一起,現(xiàn)在是全國統(tǒng)一放假,難得一聚的人們統(tǒng)一停下來,所以扶老攜幼、舉家外出的很普遍。
但是選擇十一外出旅行還有許多無奈。第一個無奈是缺少假期。盡管國家制定了工作人員帶薪假期的制度,但一些人的休假權利往往得不到保證,或者因為工作緊張而不能休假,或者可以休假,但是休假的時間卻不能選擇,或者都可以保證,但是一家人的假期并不能完全銜接。對于許多人來說,黃金周外出是一個難得機會。
第二個無奈可能是示范效應。十一期間,周邊的朋友、鄰居和同事都外出旅行了,喧囂的城市突然安靜下來。長假開始前,很多人都在談論外出的計劃,長假期間和長假結束后,很多人又在談論自己外出遇到的事情,或在朋友圈分享外出的照片和經歷。這就給人們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長假期間必須外出旅行才對。從這個意義上說,黃金周創(chuàng)造了一種“旅游文化”,中國旅游消費市場越來越大,與黃金周的示范效應有直接的關系。
第三個無奈可能是一種自我的平衡。黃金周的安排打亂了正常工作節(jié)奏,延長了黃金周之前一周的工作時間并加重了工作負擔,為了避免黃金周對正常工作的影響,不少人要加班加點趕在放假之前完成工作,造成了身心的疲憊。一旦放假,作為一種補償,他們要在假期放松一下,要外出旅游消費一下,才可以平衡自己的緊張付出。
每年黃金周期間,都會不斷聽到抱怨黃金周的聲音,但人們還是爭相加入到旅行的隊伍中,因此每年黃金周都有一個靚麗的結果,旅游人數在逐年增加,旅游收入也在逐漸增加。黃金周旅游畢竟是以降低旅游的體驗為代價,包含了許多無奈的成分,隨著旅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組成部分,應該為人們提供更多的選擇,以逐漸改善旅游環(huán)境和旅游體驗。
相關推薦:
2019國考申論范文:感恩豐收,展望鄉(xiāng)村振興美景
2019國考申論范文:用能源互聯(lián)網提升城市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