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
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zhàn),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xiàn)。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2015年11月27日,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以上摘編自《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
【理論速遞】
新華社刊發(fā)文章:《不忘合作初心 筑夢偉大時代——各民主黨派履職5年成就回眸》
詳見:http://www.dwz.cn/6X2fe2
《人民日報》刊發(fā)文章:《向著網(wǎng)絡強國揚帆遠航——推進網(wǎng)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綜述》
詳見:http://www.dwz.cn/6X27c1
《解放軍報》刊發(fā)文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次飛躍》
詳見:http://dwz.cn/6X2qva
《光明日報》刊發(fā)文章:《時代精神主題化——新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理論自覺》
詳見:http://dwz.cn/6X2nTz
《經濟日報》刊發(fā)文章:《惟改革創(chuàng)新者勝》
詳見:http://dwz.cn/6X2wdt
《學習時報》刊發(fā)評論員文章:《深入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詳見:http://t.cn/RYcUyZu
【百家言】
1自信的文化應該流動起來
有魅力的文化不是靜態(tài)的,自信的文化不是封閉的,只有讓文化流動起來、讓文明活起來,才能生生不息。一種文化如果能夠走近世界上更多的年輕人,激蕩出的將是一種深沉而自信的文化力量。我們需要把中國文化的影響,輻射得更遠。(崔華濱,人民日報)
2扭住作風建設不松勁
只有劍指作風之弊、行為之垢,才能抓住要害,改得徹底。要充分認識到,不良作風中的形式主義的實質是“虛假”、不實在;官僚主義的實質是“傲慢”、不實際;享樂主義的實質是“松懈”、不扎實。對于這些問題要深查細究,抓住要害,集中整治。對在此基礎上出現(xiàn)的種種變異現(xiàn)象,同樣保持高壓態(tài)勢,堅持露頭就打,切實讓黨員干部心靜下來、神定下來,扎扎實實抓工作,一心一意謀發(fā)展。(王昌泰,解放軍報)
3打贏農民工維權這場硬仗
努力有回報、勞動有所得,自古以來就是最樸素的社會共識、最基本的社會價值,是治國有為、理政得宜的重要標志。如果連正常的勞動報酬都拿不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注定要受影響。因此,能不能讓農民工兄弟拿到自己辛苦勞動所得,不僅是法律層面的問題,而應與脫貧攻堅一樣,是關系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能否在新時代讓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重大問題。(支振鋒,光明日報)
4各方合力監(jiān)管保市場一泓清水
針對市場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跨行業(yè)、跨領域的突出問題,各部門可開展聯(lián)合檢查、聯(lián)合督查、聯(lián)合約談、聯(lián)合告誡,尤其是在國務院法制辦、司法部、公安部等部門的支持配合下,應進一步完善行政執(zhí)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加大對市場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同時,各地也應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建立相應的協(xié)作機制,形成銜接順暢、運轉高效的網(wǎng)絡市場監(jiān)管協(xié)調配合機制,增強一線監(jiān)管合力。(佘穎,經濟日報)
5真獎真罰方能發(fā)揮正面效應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不能有喘口氣、歇歇腳的念頭。不管是正向激勵,還是倒逼機制,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不斷加強,形成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讓為民務實之風落地生根,讓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蘇林,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6溫情政策應該得到溫情落實
要求證明老人活著的“活著證明”,很多地方都有,媒體也早有報道,對證明方式的分析和討論也有很多,如果有關方面真把民生體驗放在心上,早就該做到聞過即改,讓有失妥當?shù)摹盎钪C明”成為歷史。溫情政策應該得到溫情落實。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里,只要有心用心,很多問題都可以找到溫暖的解決之道。這看起來是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的問題,根子其實還是在服務理念上。(毛建國,工人日報)
7失真的教育APP會誤人子弟
關于在線教育如何規(guī)范,教育主管部門無法監(jiān)管的尷尬處境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此要有相應的立法。不光管起來,還要從在線學習APP的開發(fā)推廣階段就應當設置門檻和機制。如果平臺管不好交流圈,那就必須關閉。只有這樣才能倒逼平臺通過科技創(chuàng)新來贏得市場份額,而不是誤人子弟。(丁慎毅,長江日報)
8外教渾水摸魚緣于“以貌取人”心態(tài)
一家外語培訓機構,擁有金發(fā)碧眼的“外教”,就立馬變得“高大上”起來,能夠吸納和招攬更多的學員。為了“多撈一筆” ,一些外語培訓機構寧可聘請名不副實的“外教”來撐場面,甚至對“外教”進行包裝與炒作,將非英語母語國家的外教“改國籍”變身為英語教育專家,從而提高身價。最終為“以貌取人”買單的,還是消費者自己。(楊朝清,燕趙晚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