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據報道,我國每年撂荒的土地有近3000萬畝,且土地撂荒現(xiàn)象有蔓延之勢。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在北京某大廈三樓餐廳里,代表們三三兩兩圍坐在餐桌前,就土地撂荒現(xiàn)象邊就餐邊討論著。
來自廣西的吳縣長說:“我們這樣的邊遠山區(qū)縣,現(xiàn)在農村勞動力也不夠用了。全縣38萬多人,但外出務工人員卻有10萬多人,F(xiàn)在,每年春季采茶時節(jié),只能從貴州、湖南的相鄰縣引進農民工幫著采茶。尤其是‘80后’‘90后’這些年輕人,離土地越來越遠,他們甚至壓根不會種地!過個10年、15年,第一代農民年齡大了,干不動了,退出農業(yè)生產第一線了,他們的后代不會種地、不愿意種地,這地給誰種啊?這種狀況真是堪憂!
河北省某村王支書說:“現(xiàn)在我們很多地方,在田間地頭,農業(yè)生產都是由婦女、兒童、老人組成的‘雜牌軍’來承擔。這些雜牌軍哪能和壯勞力相比啊?他們能種多少地啊?家里20畝地,也就能種個5畝地罷了!要他們自己說呢,也就圖個夠吃,多種也是浪費!地能不荒著嘛!”
另一位人大代表張某說:“我在調研時發(fā)現(xiàn),農村學生回鄉(xiāng)的意愿極低,一方面是父母當初讓孩子上大學,就是為了孩子不再像自己一樣辛苦;另一方面,很多農村學生從小看著父母風里來雨里去,衣服整天臟兮兮的,出去有時還會遭到別人異樣的目光,自己寧愿在外面少掙點,也不愿回鄉(xiāng)務農。有的承包大戶,一年收入在10萬以上,兒子女兒還是不愿意種地。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按照農民的說話,在家種地的人連媳婦都找不到,只有沒啥本事的人,才會回家種田。說到底啊,還是別人看不起咱家里人,以至于我們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了!”
安徽的一位代表說:“我去年去了幾個偏遠縣。一路所見,是大量拋荒的耕地。一個農民朋友給我算了筆帳:這個季節(jié)只能種小麥和油菜,一畝收1000斤,現(xiàn)在的收購價格是每噸1900元,辛苦5個月,種5畝小麥,扣除生產成本,凈收入2000元,F(xiàn)在城市里正鬧‘用工荒’,不需要什么特殊技能,找個每個月2000元的建筑工作也不是什么大的‘夢想’,5個月收入萬把塊錢很輕松啊。女的要能做‘月嫂’,一個月三、五千的也不難。沒‘錢景’,又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還有誰種地啊?”
重慶的一位農民代表說:“我們村耕地約400畝,撂荒約100畝,在撂荒地中,60%為坡瘠地、邊遠零星地,產是很低。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誰都想把自家的地種好,但怎么種好,只能農民自己想辦法。原來,每個鄉(xiāng)鎮(zhèn)還有個農技站,給我們講一些科學知識,提供些技術服務,能提高不少收成呢!但現(xiàn)在呢,鄉(xiāng)鎮(zhèn)農業(yè)技術人員80%改行從事經營活動,省里、市里組織的農業(yè)科技下鄉(xiāng)活動,也起不到多大作用。,我們種地時遇到些新問題,弄不懂,也沒人給我們服務,可不就逐漸荒了嘛!”
5.家庭承包責任制雖然能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但人均僅為一畝多地,無淪怎樣精耕細作,整體經濟效益都是微乎其微的。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xù)強調:“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土地流轉不得搞強迫命令,確保不損害農民權益、不改變土地用途、不破壞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
2011年7月,Z市齊陵街道太平村村民與村集體簽署了土地流轉轉協(xié)議,1611.9畝耕地流轉到村集體,交由該村村民王永耕種。根據協(xié)議,流轉的土地統(tǒng)一種植,人均可分得小麥800斤,如有盈利可參與分紅。王永一個人種了一個村子的地,可當說起種糧的體會時,他卻滿腹苦水,異常激動,二土地流轉的分配方案并未得到村民的一致認可,人多地少的農戶表示支持,部分人少地多的農戶卻并不贊成。根據粗略統(tǒng)計,這兩年王永種地的投入已有四五百萬元!暗厥怯勺约悍N,可土地承包權是別人的,種地投入了這么多錢,無法到銀行
進行抵押,換不來銀行一分錢的貸款!2012年一場暴風雨,村里小麥倒伏,致使王永損失了幾十萬元,可保險公司最終只賠償了2萬元。王永坦言,目前種糧的農民可以獲得的資金支持,有每畝125元的糧食直補和每畝230元的種糧大戶補貼兩種,如果風調雨順,包地種糧應該是有利潤的,但要想收回最初打井,修渠、買農機的數百萬投入,則要10年以上的時間。而且,盡管簽署了流轉協(xié)議,種糧大戶仍有可能面臨政府征地、村民毀約等風險。
在河南省W縣,提高菡香生態(tài)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無人不曉。2006年9月,該縣馬宣寨村32戶農民發(fā)起成立了綠色稻米專業(yè)合作社。如今合作社有了自己的綠色稻米商標,注冊資金達到1000萬元,擁有成員226戶,流轉土地面積也由當初的1700余畝發(fā)展到涵蓋周邊縣市的6萬余畝。近日,記者來到馬宣寨村,一探究竟。接受采訪的村民孫某說:“以前村里人種稻都是單打獨斗,現(xiàn)在基本上都加入了合作社,比以前好多了。啥時種、咋種、咋管、咋收、咋賣,都不用以前那樣操心,大伙跟著合作社一起干就行!
Y鄉(xiāng)青山環(huán)繞,綠水長流,但是,農業(yè)生產落后,農民增收困難。作為工商企業(yè)租賃農地經營的試點,2008年起,央企H集團聯(lián)手當地政府成立了專業(yè)合作社。2011年作作社以500畝土地經營權作價入股,與H集諸旗下的五豐農業(yè)開發(fā)公司聯(lián)合成立希望農莊。土地流轉之后、農戶既是土地所有者,又是合作社股東,還能成為希望農莊的員工。有人算了一筆賬:“現(xiàn)在農戶收入有三大塊地,土地租金、股東分紅和勞動工資。土地流轉之前,這里平均每戶3.8畝土地,能收3.1萬元左右,現(xiàn)在把地交給五豐經營了,如果兩個勞動力到農莊工作,三項收入加起來最少能收4.2萬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