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在申論復習時都會遭遇“天花板”效應,集中體現在文章的寫法沒有特色、套路化嚴重。文章結構固化就需要通過創(chuàng)新來突破瓶頸,中公教育專家在此介紹一種申論文章過渡段的寫法,幫助廣大考生在結構層面找到文章的創(chuàng)新突破口,寫出一篇新穎、深刻的考場佳文。
眾所周知,申論文章的基本邏輯即:提出觀點、論證觀點、落實觀點。出于難度考慮,絕大多數考生在文章中會以落實觀點為主,即大篇幅的用對策作為分論點。這種文章給考官帶來嚴重的審美疲勞,影響了結構上的判分,如果在語言和內容上沒有太多亮點,基本上被劃分為三類文。側重解決問題,即落實觀點的文章新意在哪里?可以從過渡段的寫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即在開頭提出觀點和分論點側重落實觀點的中間用一個或多個過渡段“搭橋”,讓文章觀點與對策之間邏輯更加嚴密。比如:
論點:勤儉節(jié)約要大處著眼,小處入手。
過渡段:大如政府的公共建設支出、三公經費等,一旦失察或者失管,造成的浪費將是巨大的;小如日常生活中的用水用電,積少成多,也會是驚人的數字。勤儉節(jié)約既要“抓大”,用制度堵住政府浪費的源頭,也要“抓小”,用習慣擰緊生活浪費的閥門。唯有大小齊抓,才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共同為打造節(jié)約型社會奠定基石。
文章如果寫兩個分論點,側重解決問題的立意,過渡段可以用一組對立的詞匯進行分析,比如城市文明既要基礎設施當“面子”,又要文明素質做“里子”;又如保障公共安全,管理制度是“硬件”,為民情懷是“軟件”。直接分析兩個詞匯的關系,一般來說兩個詞匯的關系無外乎兩種:相輔相成或者對立統一,前者強調互相之間的促進作用,缺一不可;后者強調矛盾雙方的此消彼長、相互牽制作用。以此類推,文章寫三個分論點,處理方式類似,如道德建設中,傳統文化是土壤,價值體系是根莖,制度引領是枝干,土壤提供來源,根莖傳遞能量,枝干保障方向,如此一來,文章的脈絡更加清晰。
學會用過渡段寫作,這不僅符合申論文章更側重考生的分析論證能力的考察趨勢,而且能為申論文章核心觀點開路搭橋,從而讓重解決型(對策型)的文章也能熠熠生輝,中公教育專家希望以上內容對考生有所啟發(fā)。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真題及答案、最新資訊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