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近日熱播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雖有些古板但可愛呆萌的趙白石大人因為開辦陜西機器織布局有功,由陜西布政使升任陜西巡撫一職!這布政使、巡撫有哪些職權?另外還有哪些主要地方官職呢?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吧。
刺史
漢武帝時期,把全國分為十三個監(jiān)察區(qū)域,叫十三州部,每州部設刺史一人,為監(jiān)察官性質。東漢靈帝時,改刺史為州牧,掌握一州的軍政大權。自三國至南北朝各州也多設置刺史,并加將軍之號,權力很大。隋朝之后,刺史職權漸輕。
總督
明代開始設置。明代初期在用兵時派部院官總督軍務,成化五年(1469年)為加強平定地方叛亂,開始設兩廣總督,后各地逐漸增設,成為定制。清代開始總督為地方最高長官,綜合管理軍民要政,為正二品官。
巡撫
古代朝廷派官員巡撫各地,稱巡撫。如唐代曾派遣狄仁杰為巡撫大使,但非常設官員。明代開始設立巡撫,后遂與總督同為地方最高長官。清代正式以巡撫為省級地方政府的長官,為從二品。如果可以兼兵部侍郎,為正二品,總攬一省的軍事、吏治、邢獄等事,地位略次于總督,仍然是平行。
布政使
全稱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明代洪武九年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宣德以后,全國的府、州、縣等分統(tǒng)于兩京和十三布政使司,每司設左、右布政使各一人,為一省最高行政長官。后因加強統(tǒng)治力量,專設總督、巡撫等官職,布政使權位漸輕。清代正式定其為總督、巡撫的屬官,專管一省的財政賦稅和人事,與專管司法的按察使并稱“兩司”。
道臺
又稱道員。明朝初期,布政、按察二司因轄區(qū)廣大,由布政司的佐官左右參政、參議分理各道錢谷,稱為分守道;按察司的佐官分理各道司法,稱為分巡道。此為道員稱謂的開始。清代乾隆年間,專設分守、分巡道,管轄府、州,成為省以下,府、州以上的高級行政長官。
知府
府是從唐代至清代縣以上的行政區(qū)劃名。明代開始以知府為正式名稱,管轄州縣,為府一級的行政長官,掌一府行政,兼管獄訟。
太守
本為戰(zhàn)國時郡守的尊稱,稱郡守。秦統(tǒng)一中國后,實行郡縣制,以郡為最高的行政區(qū)劃?ぴO郡守,為一郡的最高行政長官。漢景帝時,改郡守為太守。唐高祖改郡為州,改太守為刺史。宋代改郡為府為州,設知府、知州為長官,習慣上稱知府、知州為太守,但太守已非正式官名,明清則專稱知府。
主簿
戰(zhàn)國時期開始設置,主要負責掌管文書簿籍。自漢代起,中央和地方各官署多設置此官職。魏晉之后,參與機要,總領府事。唐宋以后各官署及州縣雖仍存此名,職權漸輕,明清則設于知縣以下。
知縣
為一縣的最高行政長官。秦朝時期萬戶以上的縣官稱為令,不足萬戶的縣官稱為長。唐代時,縣分上、中、下各級,故不再分稱令長,統(tǒng)稱縣令。元朝時稱縣尹,明清稱知縣,為正七品官。辛亥革命之后,改稱知縣為縣知事,不久廢止,改名為縣長。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