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言語理解 |
第 4 頁:判斷推理 |
第 7 頁:判斷推理 |
第 10 頁:常識判斷 |
第 12 頁:演繹推理 |
第 14 頁:資料分析 |
81在反映戰(zhàn)國到秦朝這一時期的電影《英雄》和《刺秦》中,許多騎馬打仗的鏡頭不符合歷史的真實情況。今天看到的兵馬俑,絕大多數(shù)戰(zhàn)馬是沒有馬鞍的,有馬鞍的戰(zhàn)馬一律沒有馬鐙。沒有馬鐙,士兵在馬背上就待不住,也使不上勁,所以當時的騎兵沒法在馬上打仗。
以下哪一個選項是上述論證所依賴的假設?
A.秦時的騎兵騎著馬沖到敵人跟前.然后翻身下馬與敵人打仗
B.秦時的陪葬品能夠反映當時社會的真實情況
C.在唐代雕刻的昭陵六駿浮雕上.每匹駿馬的身上都有馬鞍和馬鐙
D.在歷史上.馬鐙是一種可以徹底釋放士兵戰(zhàn)斗力的重要軍事裝備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題干觀點是“許多騎馬打仗的鏡頭不符合歷史的真實情況”,論據(jù)是兵馬俑的大多數(shù)戰(zhàn)馬都是沒有馬鞍或沒有馬鐙的,當時的騎兵沒法在馬上打仗。如果兵馬俑不能反映當時社會的真實情況.則無法推出“當時的騎兵沒法在馬上打仗”,題干觀點也就不能成立,因此B項是題干必需假設的。A項是題干論證的補充,具體如何打仗對題干論證沒有影響;C、D兩項與題干論證無關。故答案選B。
82我們平常吃東西。有時會造成胃腸不適甚至腹瀉、嘔吐或者口舌生瘡、皮膚瘙癢。有人說,這些反應或癥狀可能是“食物相克”引起的。其實,食物相克說,是近現(xiàn)代中國“特產”,并沒有科學依據(jù)。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不能加強題干結論?
A.實驗表明,把“相克”的食物配合在一起,并沒有使動物或人發(fā)生任何不良反應
B.有些人吃東西會發(fā)生中毒現(xiàn)象,是因為食物本身已經變質或因其他過敏性疾患而引起中毒
C.中醫(yī)食療理論認為.如果將食性完全相反的兩種食物同時食用可能會相互抵消其食療效果
D.不同食物中的各種營養(yǎng)素或化學成分在消化吸收過程中存在相互影響是正,F(xiàn)象,不會引起中毒現(xiàn)象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
題干的結論是食物相克說并沒有科學依據(jù)。A項說明食物相克并不會引起不良反應,B項說明吃東西引起中毒現(xiàn)象不是“食物相克”引起的,D項說明“食物相克”是正常現(xiàn)象,三項都加強了結論:C項說明食物相克可能會抵消其食療效果,削弱了結論。故答案選C。
83某公司有甲、乙、丙、丁四人,他們的籍貫分別為北京、上海、天津、南京。一日,四人在談論他們各自的籍貫。
甲說:“我和乙都不是上海人,丙是天津人。”
乙說:“我是上海人,丙是天津人,丁不是北京人!
丙說:“甲不是上海人,我是南京人,丁是北京人!
丁說:“我和丙都不是北京人,甲是南京人!
假定他們每個人都說了兩句真話,一句假話。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甲和乙都不是上海人
B.甲是南京人,乙是上海人.丙是天津人
C.丙和丁都不是北京人
D.由題干條件無法判斷四人的籍貫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觀察甲和乙的話,都含有“丙是天津人”。假設其為假,則甲、乙其他的話都為真,乙既不是上海人又是上海人,矛盾,所以丙是天津人。丙說的“我是南京人”為假,則丁是北京人,甲不是上海人,是南京人,則乙是上海人。故答案選B。此題也可用假設法進行推導。
84歷史和現(xiàn)實證明,一個民族的振興,始于文化的復興。只有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定的份額,才能成為文化大國。只有文化大國,才有可能成為世界強國。
由此不能推出的是:
A.所有的世界強國都是文化大國
B.如果沒有經歷文化的復興.就不會有民族的振興
C.只有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定的份額,才有可能成為世界強國
D.一個國家如果不是世界強國,那么也不可能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定份額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
題干第一句等值于“只有文化的復興,才有民族的振興”,即B項正確。后兩句是必要條件假言命題,能構成如下假言連鎖推理: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定的份額←文化大國←世界強國,C項正確;A項等值于“如果是世界強國,那么是文化大國”,正確;否定必要條件假言命題的后件不能推出否定的前件,D項錯誤。故答案選D。
85甲、乙、丙、丁四個大學生同住一間宿舍,某個周末,他們當中一人在編程序,一人在看電影,一人在玩游戲,一人在打電話。已知:
①乙和丙都不玩游戲:
、谌绻诰幊绦,那么乙在看電影:
、壑挥幸以诳措娪,丁才在玩游戲;
④并非如果丁不在看電影,甲就不在編程序。
則在打電話的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
、苁且粋負假言命題,等值于“丁不在看電影且甲在編程序”;進而由①得,丁在玩游戲;再由③得乙在看電影,所以打電話的是丙。因此答案為C。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