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動物party》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教版《品德與生活》教材第四冊,第二單元,主題三:我和動物交朋友。本主題使學生知道動物和我們?nèi)祟惞餐钤诘厍虼澹獙W會和動物和諧相處,懂得關(guān)心動物就是關(guān)心人類自己。從愛護動物出發(fā),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
1、 情感與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珍愛動物、熱愛動物的情感,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
2、行為與習慣:明確如何與動物相處,能夠善待動物,知道戲弄、虐待動物的行為是錯誤的。
3、知識與技能:通過“互問關(guān)于生活習性的問題”、“動物知識競賽”和“說說我的貢獻”等活動,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對人類的貢獻,增長有關(guān)動物的知識。
4、過程與方法:通過交流、游戲、搜集資料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探究和信息處理能力。
三、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強。所以《動物party》一課我從兒童的興趣出發(fā),設計了適合低年級兒童特點的資料調(diào)查、角色扮演、教學游戲、知識競賽、聽故事、寫倡議卡等一系列的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兒童參與、探究、體驗的積極性,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要求的課程的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以及兒童的主體性等特點。教學設計靈活、新穎,以活動作為教與學的主要形式。每一個活動環(huán)節(jié)都有較為明確的目的性,為學生提供了寬廣的思維及發(fā)展空間。
四、教學方法:
情境模擬、交流匯報、體驗學習、聽故事、知識競賽等
五、教學流程:
(一)、以跳舞的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愉快的氛圍。
(播放“兔子舞”的音樂,學生戴上動物頭飾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蹦蹦跳跳的進入教室坐好。)
教師揭示本課課題:同學們戴上了動物頭飾變成了一只只可愛的動物了,這么多的動物在這里歡聚一堂,就讓我們進行個“動物party”吧。大家知道party是什么意思嗎?(聚會)我們的動物聚會開始!
(二)、讓學生在“換身份”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lǐng)悟。
1、(配上《你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進行“自我介紹”的歌曲游戲。)學生先唱:“你的名字叫什么?你的名字叫什么?”教師再邀請學生通過唱歌介紹自己是哪種“動物”。(我叫“公雞”,我叫“蜜蜂”,我的名字真好聽……)
2、(通過“根據(jù)部位猜動物”的游戲讓學生了解一些動物的外形。)我設計了這樣的過渡語:有些動物有事情不能來參加這個party了,但它們請我把它們的照片帶來了,你們只要根據(jù)它們身體的某個部位猜出它是誰,它們就能一一與我們見面了。然后學生根據(jù)圖片上的某種動物的一個或幾個部位猜動物。
3、(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互相問關(guān)于生活習性方面的問題,了解一些動物的生活習性。)過渡語:但是光對外形熟悉還不算真正的了解,為了使我們之間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找你的好朋友,你們互相問問關(guān)于生活習性方面的問題。然后請學生伴隨著“找朋友”的音樂進行自由交流。
4、(通過進行小型動物知識競賽加深對動物的了解,并增長關(guān)于動物方面的知識。)過渡語:你們通過互相問關(guān)于生活習性方面的問題加深了了解,下面我們進行一個動物知識競賽,看看你們互相了解的程度夠不夠深?然后進行小型動物知識競賽。
5、(通過讓學生說說自己“這種動物”對人類的貢獻,使學生切實的感受到動物是我們?nèi)祟惖呐笥选?過渡語: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動物王國讓我作為使者到人類世界,去宣傳我們動物給人類帶來的好處,那就請大家把你們對人類的貢獻告訴我吧。(我能幫人們……)
6、(通過看“企鵝波波和人類相處的故事”和談感受,激發(fā)學生愛護動物不傷害動物的情感。)過渡語:我們對人類的貢獻這么大,可是人類又是如何與我們相處的呢?讓我們看“企鵝波波和人類相處的故事”吧。(放動畫片)然后讓學生說說看了動畫片后,有什么話想對人類說?
(三)、學生們換回“人類身份”制作“保護動物倡議卡”,激發(fā)保護動物的欲望和情感。
讓學生們摘掉動物頭飾變回人類,一起來制作“保護動物倡議卡”,將自己要如何保護動物的話寫在卡片上。(學生讀卡片并在黑板上粘貼成心形。)
教師結(jié)束語:這次以“愛動物”為主題的“動物party”雖然結(jié)束了,但我相信同學們會繼續(xù)以真心、誠心和愛心關(guān)注、愛護每一個動物,因為動物是我們永遠的朋友。
相關(guān)推薦:教師資格小學品德與生活說課:保護環(huán)境衛(wèi)生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