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古代地理
1.中國
現(xiàn)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但在古代文獻中它是一個多義性的詞組。從春秋戰(zhàn)國至宋元明清,多用來泛指中原地區(qū)。如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彼抉R光《赤壁之戰(zhàn)》:“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
2.中華
上古時期華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黃河流域一帶。故稱“中華”,后常用來泛指中原地區(qū)。如《三國志》:“其地東接中華,西通西域!苯褚殉蔀橹袊膭e稱。
3.九州
傳說中的我國上古時期劃分的九個行政區(qū)域,州名分別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
4.海內
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江東!
5.五岳
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6.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嵋山。
7.山水陰陽
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陰。
(五)傳統(tǒng)科技文化
1.四大發(fā)明
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
2《九章算術》
中國古代最早的數(shù)學專著,成書于東漢初年。
3.《黃帝內經(jīng)》
春秋戰(zhàn)國時即成書,是我國第一部醫(yī)學著作。
(六)傳統(tǒng)藝術
1.書法
書法講究線條、對稱、變化、章法、風格美等。
2.“書圣”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兼善隸、草、楷、行各體。
3.“楷書四大家”
歐陽詢、嚴真卿、柳公權和趙孟頻。
4.“歲寒三友”
中國繪畫中常以“松、竹、梅”為題材。
5“四君子”
中國繪畫中常以梅、蘭、竹、菊為題材,寓意“高潔”等。
6.文房四寶
筆、墨、紙、硯。
7.昆曲
發(fā)源于江蘇昆山,有六百多年歷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chǎn)代表作”名單。
8.京劇
清代道光年間,在各種戲曲聲腔影響下形成的新劇種,近代以來發(fā)展很快,成為中國傳統(tǒng)代表劇種。
9.武術
《辭海》的解釋為“我國民族體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幾千年來我國人民用以鍛煉身體和自衛(wèi)的一種方法!蔽湫g是我國特有的重要的文化遺產(chǎn)之一。
10.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藝術
我國各少數(shù)民族都留存下來的寶貴的傳統(tǒng)藝術作品,包括少數(shù)民族的音樂、舞蹈、戲劇、繪畫和民間工藝,比如蒙古族民間樂器、維吾爾族歌舞,藏戲和唐卡等。
(七)科舉制度
1.孝廉
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
2.科舉
科舉指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科舉。從隋代至明清,科舉制實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到明朝,科舉考試形成了完備的制度,共分四級:院試(即童生試)、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考試內容基本是儒家經(jīng)義,以“四書”文句為題,規(guī)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解釋必須以朱熹《四書集注》為準。
3.及第
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暗强啤笔羌暗诘膭e稱,也就是考中進士。
4.進士
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
5.狀元
科舉制度殿試第一名,又稱殿元、鼎元,為科名中最高榮譽。歷史上獲狀元稱號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參加殿試被錄取的大約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王維,宋代文天祥都是經(jīng)殿試而被賜狀元稱號的。
6.八股文
明清科舉考試制度所規(guī)定的一種文體,也叫時文、制義、制藝、時藝、四書文、八比文。這種文體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規(guī)定由破題、承題、起講、人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個部分組成,每一部分的句數(shù)、句型也都有嚴格的限定。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八股文都起到了束縛思想、摧殘人才的作用。
7.金榜
古代科舉制度殿試后錄取進士,揭曉名次的布告,因用黃紙書寫,故而稱黃甲、金榜。多由皇帝點定,俗稱皇榜?贾羞M士就稱金榜題名。
8.書院
唐宋至明清出現(xiàn)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是私人或官府所設的聚徒講授、研究學問的場所,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是: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湖南善化的岳麓書院、湖南衡陽的石鼓書院和河南商丘的應天府書院。
9.鄉(xiāng)試
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闈,考場)。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發(fā)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元。
10.連中三元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凡在鄉(xiāng)、會、殿三試中連續(xù)獲得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