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一、不定項選擇題
1.C
【解析】英國哲學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說”和“紳士教育”其代表作為《教育漫話》。
2.ABCE
【解析】l939年蘇聯(lián)教育理論家凱洛夫出版了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編寫的《教育學》,總結了蘇聯(lián)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教育經驗。因此除凱洛夫外,其余各項均是50年代后提出的理論。
3.ABCDE
【解析】世界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呈現以下趨勢:(1)教育終身化。(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術現代化。
4.ABCD
【解析】我國學制規(guī)定了完整教育體系的構成:幼兒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學歷教育是根據國家教育部下達的招生計劃錄取的學生,按教育主管部門認可的教學計劃實施教學,學生完成學業(yè)后,由學校頒發(fā)國家統(tǒng)一印制的畢業(yè)證書和學位證書。與之相對的“非學歷教育”是指各種培訓、進修,完成學業(yè)后,由培訓部門頒發(fā)相應結業(yè)證書。
5.B
【解析】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力量比較集中,學科門類比較齊全,學術思想活躍,信息來源豐富,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在生產新的科學知識方面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6.ABCD
【解析】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表現在:(1)生產力水平決定教育的規(guī)模和速度。(2)生產力水平制約人才規(guī)格和教育結構。(3)生產力水平制約著教育的內容、方法、手段和組織形式。
7.A
【解析】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1)教育對科學知識的再生產,是一種擴大的再生產。教育使原來少數人掌握的知識為更多的人所掌握。(2)教育對科學知識的再生產是一種高效率的再生產。與知識的初生產相比較,知識再生產的時間大大縮短。
8.E
【解析】學校教育在人身心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的原因:(1)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yǎng)人的活動。(2)學校教育是通過受過專門訓練的教師來進行的。
(3)學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協(xié)調影響學生發(fā)展的各種因素。
9.AE
【解析】孟子認為人性本善,人性就是惻隱、羞惡、辭讓、是非四端,這是人的品性發(fā)展的根源。格塞爾認為人的發(fā)展,特別是早期,對內部成熟的依賴程度大大高于外部學習和影響。
10.C
【解析】這是l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對教育方針的表述,也是對教育目的的規(guī)定。
11.B
【解析】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的,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的教育。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是:
(1)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2)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12.ABCE
【解析】中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有四個方面的要求:(1)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依法執(zhí)教,嚴謹治教;愛崗敬業(yè),廉潔從教。(2)熱愛學生。(3)具有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4)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13.ABCD
【解析】教師個人為實現專業(yè)化應做的主觀努力:(1)善于學習。(2)恒于研究。(3)勤于反思。(4)勇于實踐。
14.BCD
【解析】學生的受教育權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權、學習權和公正評價權。
15.ABCDE
【解析】課程計劃由培養(yǎng)目標、課程設置、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學年編制和學周安排構成。16.ACDE
【解析】課程評價的模式主要有泰勒為代表的目標模式、斯克里文為代表的目的游離模式、CIPP模式、CSE模式。
17.D
【解析】我國2001年開始推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課程標準”取代原來使用的教學大綱概念。
18.B
【解析】蘇聯(lián)凱洛夫提出課的類型和結構理論,使班級授課制形成了一個完整體系。
19.ABCD
【解析】戰(zhàn)國后期《學記》是我國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提出教學相長、啟發(fā)誘導、循序漸進、長善救失、藏息相輔,“預”、“時”、“孫”“摩”等思想。
20.ABCDE
【解析】上好一堂課的基本要求:(1)目標準確;(2)內容正確;(3)方法得當;(4)組織有效;(5)體驗積極。
21.AE
【解析】古羅馬的昆體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教育家。他的《雄辯
術原理》又稱《論演說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專著。
22.C
【解析】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學生品德賴以形成的內部因素,也是學生品德發(fā)展程度的一個主要標志。要遵循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發(fā)展規(guī)律,從實際出發(fā),因勢利導,有計劃地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控能力,以形成和發(fā)展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反過來會幫助學生更加積極地吸收外在的教育因素,促進自身的品德發(fā)展。
23.C
【解析】道德品德的發(fā)展會經過順從階段、同化階段、內化階段分別對著的道德水平是依從性水平、認同性水平和信奉性水平。順從水平,行為具有盲目性、被動性和不穩(wěn)定性。
24.BCD
【解析】最常見的問題是家長對孩子期望太高、過于溺愛或限制過多、凡事包辦、唯智力的片面教育。
25.D
【解析】人本思想要求教育領域要以學生及其發(fā)展為本,班級管理也以學生為核心建立管理機制。
26.A
【解析】班主任在自然狀態(tài)下,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組織勞動,能比較自然地了解到學生思想行為的傾向性、能力、興趣及習慣特征,例如:在上課時觀察學生上課的情緒、注意力、回答問題的情況,完成課堂作業(yè)的情況,從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知識質量,語言表達能力、意志品質以及對各門課的興趣等。
27.BD
【解析】根據調查的目的可以分為常規(guī)調查和比較調查;根據調查對象的選擇范圍可以分為全面調查、重點調查、抽樣調查和個案調查。
28.BC
【解析】調查法主要局限在于調查的結果往往難以證明某種教育現象的因果關系,而且同一時間收集到的各種事實數據,有時難以分辨發(fā)生時間的先后。
29.C
【解析】教育體制是教育制度的一部分,它是一個國家配合政治經濟科技體制而確定下來的學校辦學形式、層次結構、組織管理等相對穩(wěn)定的運行模式和規(guī)定的總和。
30.B
【解析】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論述了班級授課制,奠定了班級授課制的理論基礎。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