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3 頁: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 |
第 4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 |
第 5 頁:答案:填空題;名詞解釋 |
第 6 頁:答案:簡答題;論述題 |
一、單項選擇題
1.C
【解析】戰(zhàn)國時期,《禮記》中的《學記》從正反兩方面總結(jié)了儒家的教育理論和經(jīng)驗,系統(tǒng)地闡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務等,是罕見的世界教育思想遺產(chǎn)。
2.B
【解析】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對小學教育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小學教育機構統(tǒng)稱為小學校,招收6歲兒童入學,修業(yè)年限為6年。
3.C
【解析】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互補性存在于生理機能的不同方面,也存在于心理機能與生理機能之間。此題干是說互補性在生理機能的不同方面的體現(xiàn)。
4.C
【解析】熱愛學生是教師必備的職業(yè)道德素質(zhì)。
5.C
【解析】教學從其本質(zhì)上講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
6.B
【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學論》中系統(tǒng)闡述了班級授課制。
7.B
【解析】課外活動的主體是學生。
8.A
【解析】本題描述的是品德評價法。
9.C
【解析】馬克思說“我們把勞動力或勞動能力,理解為人的身體即活的人體中存在的、每當人生產(chǎn)某種使用價值時就運用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
10.B
【解析】心理起源論認為,教育起源于人類早期和個體幼年時的模仿行為,像孩童出于好奇模仿成年人的行為和活動就是教育。
11.C
【解析】人與人無論在哪一個方面都存在差異,因此教育要針對差異進行,即因材施教。
12.C
【解析】略。
13.C
【解析】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是課堂教學。
14.B
【解析】我國學者在20世紀60年代以后開始編寫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學教材。
15.A
【解析】柏拉圖認為人發(fā)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心靈的和諧達到完美的境地”,因此他將此定為教育的最高目的。
二、多項選擇題
1.AB
【解析】我國社區(qū)教育主要有:以學校為主的社區(qū)教育和以政府為主的社區(qū)教育。
2.BC
【解析】義務教育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
3.BCDE
【解析】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課程研究與教學研究同樣重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世界各國課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故BCDE選項均為共同的發(fā)展趨勢。
4.ABCDE
【解析】略。
5.ABCD
【解析】根據(jù)我國《憲法》的規(guī)定,我國公民可享有以下權利:(1)平等權利;(2)政治權利和自由權利;(3)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4)言論自由權利;(5)社會經(jīng)濟權利;(6)文化教育權利;(7)國家保護華僑的正當權利,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權利。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