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5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四、材料分析題
1.【答案要點】(1)王老師:要創(chuàng)造積極、活潑、寬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創(chuàng)造欲望。鼓勵學生不迷信書本和教師,大膽質疑,敢于發(fā)言。
(2)李老師:應掌握開發(fā)創(chuàng)造力的具體方法。如智力激勵法(腦風暴法或腦轟炸法)、信息交合法、聯想法、統(tǒng)攝法(任舉其中兩種即可)。
(3)張老師:改革評價機制,評價方式多元化。具體做法:評價目的的激勵化、評價內容的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評價標準的統(tǒng)一性和個別性。
2.張小強由于上初中以來在學習上的多次失敗,陷入了習得性無助感的境地,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習得性無助感是指由于連續(xù)的失敗體驗而導致個體產生的對行為結果感到無法控制、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tài)。造成張小強這種狀況的原因,分為兩個方面:第一,他自身的因素。他將自己的失敗進行了錯誤的內部歸因。內部歸因是指人把失敗歸因于能力、性格等自身因素,認為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為結果,因而出現個人的無力感。第二,外部原因。首先,學校、家庭在教育過程中過分重視考試、分數、競賽、名次等外部強化手段去激勵學生學習,而嚴重忽視對學生內在動機的培養(yǎng)和調動,因此,一次偶然的成績不好就使得張小強感覺自己各個方面都很差,進而對自己喪失信心。其次,數學老師在教育方式上的嚴重失誤,也使他徹底喪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該生的無助感。
對策:(1)采用各種措施培養(yǎng)他的內在動機,例如,利用他愛看報紙、愛玩電腦、愛玩籃球、喜歡數學等特點,巧妙實現動機遷移。(2)采用各種措施,消除他在學習上的無力感,增強他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