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六級考試為何要進行改革?
大家知道,1998年12月下旬在杭州舉行的高等學校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擴大會審定通過了《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而教育部辦公廳于2004年1月2日又下發(fā)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對照這兩份綱領性文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次改革的一些原因。可以說這次改革應該勢在必行。
2、這兩份綱領性文件有什么變化?
首先就教學目的而言《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規(guī)定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寫、譯能力。使他們能用英語交流信息”。
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所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
另外,原《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中的“教學要求”分基礎階段(基礎要求1~4級,較高要求5~6級)、應用提高階段(專業(yè)英語、高級英語)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被簡化為三個層次,即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每個層次中對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能力均做出了明確的定量,定性描述,并推薦了相應的詞匯量,分別為4500,5500,6500。
由此可以看出,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突出了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
3、這些變化又是如何體現(xiàn)在考試的改革中?
教學評估,也就是測試,是大學英語課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貫徹執(zhí)行教學要求的重要保證。在《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中,規(guī)定“著重考核語言基礎和語言應用能力”,采用一定量的主觀試題;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則將評估分成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兩種,并強調要以評價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主。不應該用學生所獲得的讀、寫、譯考試成績代替或平衡聽說成績;考試的形式可以多樣化,但都是要充分考核學生實際應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尤其是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
綜合上述的分析,不難看出,此次《全國大學四六級考試改革方案》是完全依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而制定的。“綜合應用能力,尤其聽說能力”成為改革的重中之重,聽力分值的增加由20%~35%,并設置長對話,短文理解和聽寫同考,也就在情理之中。
4、這次的《全國大學四六級考試改革方案》有什么具體的變化?
為了讓學生對《改革》方案更加明白,我要強調下面幾點:
a) 從題量上來說,主觀題比重有所加大,由原來的25%增加成35%到45%之間。
b) 就具體題型而言,聽力20%增加到35%,包括長對話、短對話、聽寫、短文理解,實際上是只增加了長對話一項。
閱讀40%下降到35%,但是分成了兩塊,close reading占25%,增加的fast reading占10%,估計在4篇,但都是比較短小(英專四級有這一題型8篇10個問題,每篇文章7~9行,要求在5分鐘內答完10道題)。
綜合運用占15%,cloze/error10%;SAQ或Translation占5%。
作文不變,還是寫說明文、議論文和應用文。分值依舊占15%。
單項詞匯測試取消了。雖然令人費解,但從考研的試卷來看也是可取的。
說白了,和原來考試相比,這次增加了聽力長對話,閱讀的fast reading,其他部分全是已經考過的題型。
原先考試的大綱“閱讀為主”,已改為“聽說為主,閱讀并重,全面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實際上,由于考慮到成本以聽說為主,就是考聽力為主,要體現(xiàn)說的能力,就目前考試而言,只能體現(xiàn)在長對話和作文上。
5、就05年即將到來的6月份考試來說上面這些都意味著什么?
05年6月四級新題型考試只在180所學校試行,集中在北京(24所)、江蘇(12所)、上海、廣州、山東、杭州、西安、武漢等外語教學水平相對較高且使用新教材的城市學校。
要強調的是,這次的成績報道將全部采用新的計分方式,最高710分,最低290分,均值500分,參考及格線為500分(張學堯語)。成績報告的形式為——不再發(fā)證書,而發(fā)成績報告單。
6、國內其它考試有哪些參照?
與其他考試參照:專四、專八有fast reading題型,考研有運用題型(use of English)完型+翻譯。
因為截至到目前為止,除了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之外沒有其它更多的信息(如樣題、分數(shù)轉換方式、對各部分分值的解釋都沒有),估計,在近一段時間內相關的文件會下發(fā)到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以及相關高校,我們將對此予以持續(xù)的關注,并采取相應的對策。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