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CET6的改錯問題
根據(jù)一些消息渠道,和本人苦思冥想的可能性,這次考改錯的可能性大(當(dāng)然,大家也要稍微準(zhǔn)備準(zhǔn)備完型)
我不提倡押題型,但我一定要把主流的告訴大家
我打破CET6改錯技巧的瓶頸,來說說改錯的方法論
首先要說的是:CET6每次改錯要你指出錯誤的地方肯定有錯,絕對不會沒錯,而且肯定在這行,不會到前面或者下面去!!
然后要說的是:從上次CET6改革來看,改錯的判卷方法改變了。找出錯誤0。5分,改對錯誤0。5分
有錯的一句話,最多10個英語單詞,大家首先按詞性來劃分一次
名詞錯誤的可能
(1)名詞單復(fù)數(shù)
只有這1種可能,而且到現(xiàn)在的改錯,我就記得就1次單復(fù)數(shù)沒考,其他場次必考!
形容詞錯誤的可能
(1)意思顛倒,要改成反義詞
這個錯錯每次改錯題目都有,所以看到錯的句子有形容詞,先上下文看看,有沒有意思反了
(2)詞性錯誤
2個形容詞在一起,那肯定有一個是修飾另外一個的,所以要改成副詞
介詞錯誤的可能性
(1)固定短語的搭配問題,不如key to,answer to, be faced with等
這個錯錯每次改錯題目都有,所以看到錯的句子有介詞,先看左右,有沒有搭配錯誤
連詞錯誤的可能性
(1)承上啟下的錯誤
有時候,表示遞進(jìn)的,但題目中給出even if,所以要把if去掉;有時表原因的,但題目中是therefore,所以要改成because。。這樣的錯誤也時常出現(xiàn),但不是每次出現(xiàn)
(2)非限制性賓語從句只能由which引導(dǎo),題目中很會用that來誤倒
代詞錯誤的可能性
(1)代詞與先行詞不一致
前面說了是單數(shù),后面用了them,所以要改成it。 這類的錯誤也經(jīng)常發(fā)生
動詞錯誤的可能性 (大頭!。
(1)時態(tài)錯誤
明明文章在說過去的事情,但用了個is,所以要改成was
這個錯錯每次改錯題目都有,所以看到錯的句子有動詞,先看上下,有沒有時態(tài)問題
(2)主謂不一致
they was doing …… 這樣的錯誤,找不出么,6級也別考了
(3)非謂語動詞提前形式的錯誤
viewed……,they were doing…… 像這樣的情況,viewed就要改成viewing
如果后面是it,前面是ing形式,也要注意的
(4)平行結(jié)構(gòu)錯誤
前面連著2句都是to做什么,to做什么and do什么, 這時候就要在這個do前加to
如果是to doing,就要改成to do
以上這些錯誤在考試中占6-7分左右,大家可以一定要抓住,后面的分?jǐn)?shù)就難拿了
另類錯誤
(1)易混淆的詞
比如:His persistence was awarded when the car finally started
中間的awarded是錯誤的,應(yīng)該改成rewarded
(2)從上下文來看,應(yīng)該改動的詞
一般發(fā)生在名詞的身上! 比如前面說美國人吃飯的習(xí)慣,后面寫了chinese,那就要改成American
(3)固定詞組用錯一個,造成意思完全改變
比如:It also takes rise to a blurring of the dis tinction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要把takes 改成 gives
這樣的難點錯誤,解決方法是,能改則改,不能改確定哪個詞錯,騙2個0。5分
總的評注:做改錯題一定要具有一雙“慧眼”。重要的不是自己會運用一個語法點或知識點,而是能夠識別出錯誤的用法,以審查的眼光去面對每一個改錯題。這就需要掌握必要的答題步驟和技巧。
答題步驟:
1一般來說,做題時千萬不要拿起來就改。先花一、兩分鐘從頭到尾通讀全文,對文章大 致內(nèi)容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數(shù)。
2然后把重點放在有錯誤項的標(biāo)題號行,尋找較容易辯認(rèn)的語法錯誤,如主謂不一致、 時態(tài)、語態(tài)使用錯誤、非謂語動詞錯誤等等。
3如果錯行中不存在上述明顯錯誤,則應(yīng)查看是否有詞語搭配錯誤,易混詞錯誤、詞性錯
誤等等細(xì)節(jié)錯誤。
4如果錯行中既不存在語法錯誤,也不存在詞匯錯誤,則從整體上查看上下文意思是否連貫,連接詞是否使用正確,是否有邏輯混亂的現(xiàn)象,如否定句誤用成肯定句造成句意不通等。注意:有時沒有錯項的行對改錯很有幫助。
5找到錯誤項之后,按要求形式進(jìn)行改正、刪去或增添,并設(shè)法找到一個正確項使句子在 語法、語義和邏輯上都成立。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