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詞匯是基礎(chǔ)的基礎(chǔ),必須每天堅持背誦。
記憶方法因人而異,但一條不變的真理就是詞匯不但要會背,而且要會用。所以背誦文章、例句的效果遠比干巴巴地背單詞要好得多,而且有趣得多。當然最好是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背誦。
記憶詞匯的途徑有以下幾種:
1)詞匯書;
2)真題范文;
3)新概念等;
注意:詞匯記憶時,眼、口、耳、腦、手并用可能效果好一些,而且這對提高聽力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記憶詞匯的方法多種多樣,關(guān)鍵是要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并不斷的堅持下去
分類記憶:
1)據(jù)領(lǐng)域分類:如水果類,家具類,文具類等
2)據(jù)同義詞、近義詞記憶。
學了一個新單詞,就聯(lián)想以前學了哪些意思相近的單詞,并記住這些詞在感情色彩、用法等各方面的細微差異;同義詞辨析在寫作的詞匯積累中也異常重要。建議在復(fù)習時加強對對同義詞、近義詞的了解和辨析,增加寫作詞匯的多樣性和正確性,從而提高作文質(zhì)量。
總之,同義詞的比較記憶法也可在寫作中有莫大的幫助。同時對其他考題——翻譯題、改錯題、完型填空題、簡答題等也大有裨益。
真題記憶:找出歷年真題詞匯的高頻詞進行強化記憶,句子等要記住。
二、 聽力的快速提高,建議多做真題。
輔導團隊老師建議大家,可以先在模擬考試狀態(tài)下做,看自己能達到什么水平,而后精聽,默寫;然后把自己的默寫對照聽力原文,查漏補缺;最后再對照原文材料聽,標出單詞重音,句子斷句的地方及句調(diào)升降等。
其余時間,可以聽新概念,BBC, VOA等,即盡量讓自己沉浸在英語的環(huán)境中;另外,做聽力的一些技巧,很大一部分靠做題摸索、積累。聽力水平的高低說到底還是詞匯問題。
首先,分場景可以幫助我們記住大量的詞匯,另外,還可以將這些詞匯整理成圖表,方便記憶。
其次,在聽力中,短對話部分還要注意單詞的一詞多義,這也是詞匯學習的難點之一。
在復(fù)習備考時,會發(fā)現(xiàn)做聽寫題遇到詞匯方面的困難。原因很簡單---單詞的記憶似乎被僅僅局限于看到了能認識,這遠遠不夠,特別是在聽寫過程中,除了注重速記技巧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能準確地寫下聽到的單詞。這就是我們記憶詞匯最好眼、耳、口、手,腦等并用的原因。
三、 閱讀理解備考,一定要多讀、多做題。
閱讀理解的做題習慣也是因人而異。一般先看題干,再看原文,最后做題。做題時有一定技巧,如找主題句,表轉(zhuǎn)折,遞進等關(guān)系的連詞,大家可在做題時總結(jié)一下,后期新東方在線也將為大家總結(jié)更為全面的做題技巧,但總體來說,多積累詞匯、多做題是當前這個階段必須要做的。
切記:閱讀理解是根據(jù)原文作答而不是我們自己的觀點、想法。
備考期間,建議首選真題,一定要精心研究;另外是自己感興趣的讀物。
總之,讀多了,閱讀能力也就提高了;
四、 完型考查的是英語綜合能力。
在做題過程中建議:先不看題目選項,直接讀原文,了解大意;第二遍一邊讀一邊做題;第三遍再通讀一遍原文,看是否需調(diào)整答案;要注意聯(lián)系上下文, 包括代詞指代,習慣搭配及句內(nèi)、句間關(guān)系等。
當前階段備考,建議大家最好找本語法書過一遍,把以前忘記的語法拾起來。
五、 寫作也是熟能生巧,即必須多背誦,經(jīng)常練筆。
因為備考時間緊,所以先練真題。讀完真題寫作題目,在草紙上列出提綱,而后寫作文,檢查。第二步,看范文,再把自己文章與范文對照;第三步,重新寫作文;第四步,背誦范文。
另外,建議大家用英文寫寫日記等。用英文習慣了,以后提筆寫作就不會發(fā)怵了。在練習作文時,建議要做到:
1)首先要確定思想立場;
2)邏輯清楚,分幾步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3)無語法錯誤
4)英文寫作不要求有太多的詞匯。句式不要太單調(diào),偶爾用個復(fù)雜句,復(fù)合句能增色不少。但若拿不準,還是用簡單句吧。
這個階段,建議大家除了平時寫寫英文日記外,至少每周要有進行兩篇的作文寫作,這樣不斷積累,到真正考試時才不至于發(fā)慌。
六、 翻譯不是字對字,句對句地死譯,而是在理解了原文句子的基礎(chǔ)上,用目的語把意思重新表達出來。個別單詞不會,可以根據(jù)上下文猜出來的。
練習途徑 1)首選真題:先做題,再對照譯文找差異,然后再把譯文譯回原文,最后對照原文找差異。這種對照譯法效果不錯。2)同樣的方法可用于新概念課文。
小結(jié):此階段,對于大多考生來說,尚處于備考的基礎(chǔ)階段,建議大家在熟悉各題型的基礎(chǔ)中,將復(fù)習重點放在詞匯和聽力上,多背、多聽、多練,不斷促進自己的英語綜合水平的提升。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