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復合式聽寫的命題規(guī)律和考查要點的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盡管復合式聽寫是四級考試的難點,但還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只要我們平時打好基礎,在解題時做個有心人,復合式聽寫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下面我們針對復合式聽寫的命題規(guī)律和考查要點來總結一下這種題型的應試技巧。
1. 提前熟悉內容,了解文章大意,為捕捉正確信息提供足夠線索。
為了提高復合式聽寫的答題準確率,在四級考試的備考階段,考生就應對復合式聽寫的考試指令部分(directions)非常熟悉,這樣在考試時考生就可以利用播放考場指令的時間提前熟悉文章內容,盡可能全面地掌握有關文章大意的信息,并根據空格的位置和上下文信息推斷第一部分所缺單詞的詞性和可能的內容以及第二部分橫線上所缺的內容。此外,復合式聽寫的文章多為說明文,第一句話往往是文章的主題句,且不設空,因此考生可以通過這句話了解文章的主題。
例如:2008年6月四級試題復合式聽寫的第一句話是"We're now witnessing the emergence of the advanced economy based o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我們正在見證建立在信息和知識基礎上的現(xiàn)代經濟的出現(xiàn)),這句話就是文章的大意。再看文章的第二句話"Physical (36) ___, raw materials, and capital are no longer the key (37) ____ in the creation of wealth."(體力勞動 、原材料和資本不再是創(chuàng)造財富的重要因素)。我們不聽錄音,也可以判斷出第36小題的答案可能是"labor"(勞動),第37小題的答案可能是"factors"(因素),這和正確答案"labor"和"ingredients"(factor的近義詞)相差無幾。經過這樣的推斷之后再聽錄音就很容易鎖定正確答案。
2. 提前明確每一遍錄音播放時的應試重點,為正確記錄信息提供心理優(yōu)勢。
考生在考試之前對復合式聽寫應試過程中什么時間做什么事都應該有個科學的設計,做到心中有數?忌诳记皯撁鞔_:在播放第一遍錄音時,要以聽為主,寫為輔。把注意力集中在聽上,以免造成信息的遺漏。在聽第二遍錄音時應該聽寫結合,重要的是耳、手、腦并用,綜合運用多種速記手段,把聽到的信息盡可能全面地記錄下來。第三遍注意力又回到聽上,用來核對已記錄的信息的準確性,并補全第二遍沒有記下來的信息?忌诳荚嚽熬兔鞔_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否則在考試時就會亂了陣腳。
3. 錄音播放中要沉著、冷靜、自信,確保聽得全面、準確。
通過上述兩項工作,考生已為正確記錄所缺信息做了較充分的準備,在心理上已占據優(yōu)勢,因此應試過程只是上述第二項既定"戰(zhàn)略方針"的實施階段。在實施既定"戰(zhàn)略方針"的過程中,考生應注意兩點:一是要有充分的信心,既然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就應該"藝高人膽大";二是要沉著、冷靜,精力要高度集中,即使在第一、二遍錄音播放時有沒有聽清楚的信息,也不要著急,跳過該信息,把注意力集中在下面的內容上,待第三遍錄音播放時再進行查漏補缺。
4. 綜合運用速記技巧,提高記錄的速度和準確性。
在聽懂的基礎上,能否把需要的信息正確地記錄下來非常關鍵。因為時間有限,要把聽到的所需錄音文字一字不漏地寫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掌握速記的方法和技巧。對于第一部分的單詞,可用省略法。省略方法不拘一格,只要自己能回顧起來是哪個單詞即可。例如:2008年6月四級試題第37、39題和第41題較長的單詞"ingredients"、"individuals"和"figures"分別可用"ingdt"、"indiv"和"fig"來代替。對于第二部分的句子也是如此,例如:2008年6月四級試題第46小題所缺信息的錄音為"Don't expect the companies will provide you with a clearly defined career path."可記錄為"not exp comy pr career path."事后再補全即可。
5. 充分利用語法、邏輯和上下文信息進行驗證,以確保所記錄的每條信息都有充分的依據。
當播放完三遍錄音之后,為了確保不丟冤枉分,需要對所記錄的答案進行檢查驗證,看所填寫的答案是否符合語法、邏輯和上下文語境,確保不出現(xiàn)筆誤。對于沒有太大把握的答案也要通過語法、邏輯和上下文語境進行推斷。在確保所記錄的答案沒有錯誤后,再把答案清清楚楚地謄寫在答題卡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以上所述應試技巧只是“應急”措施。考生要想在四級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需要平時多積累基礎知識并多進行聽寫訓練,為奪取四級考試的最終勝利奠定堅實的基礎。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