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六級作文考試在最近這次驚天動地的改革中是受沖擊最小的一部分。寫作要求和評分標準基本維持了2002年六月以來的狀態(tài)。作文考試時間仍然為30分鐘,字數(shù)要求在150字以上。題目出現(xiàn)的形式主要是論說文(正反闡釋文;闡釋原因、方法、描述危害作文;成語作文),書信和圖表作文交替出現(xiàn)。
一、近年試題回顧及出題趨勢
。ㄒ唬 六級作文的傳統(tǒng)題型為對立觀點的論說文。這種文體在1993年到2000年之間每年必考。最近的一次為2000年6月的考題: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Is a Test of Spoken English Necessary? The first sentence has already been written for you.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and you shoul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 (given in Chinese) below:
1、 很多人認為有必要舉行英語口語考試,理由是
2、 也有人持不同意見
3、 我的看法和打算
A test of spoken English will be included as an optional component of the College English Test (CET).
這一類考題的提綱所規(guī)定的寫作思路是有章可尋的,它們內(nèi)在的思路始終是兩種觀點對立下作者自己權衡利弊得出一個自己的看法,簡單地說就是:"一些人認為,另一些人認為,我認為。"以這種思路為主要套路的文章總是在正反論證,有很多書籍也把它單獨稱作正反闡釋文。這種文體在1993年到2000年之間每年必考。原因主要在于正反闡釋文體是吸收了托福作文考試的精華而產(chǎn)生的。實踐證明,這種考察方式既有效地限定了寫作思路使同學們在考試時不至于天馬行空出現(xiàn)跑題的現(xiàn)象,也讓老師便于把握打分的尺度,同時它也留下足夠的空間給同學們?nèi)グl(fā)表自己的見解觀點。不過,由于這種明顯的模版式思維套路在很多資深的老師那里神奇地衍生出難以計數(shù)的模板,幫助無數(shù)同學涉險過關,也造成了某種程度上的不公平,以至于最近幾年反模式的呼聲非常高,所以在近五年六級作文中這種題型沒有再露面。
。ǘ 論說文中的另一種以闡釋原因、方法、危害等為主要寫作手法的文章類型(可稱作闡釋原因方法描述危害題)為最近五年的新寵。這種考題從1998年來就斷斷續(xù)續(xù)出現(xiàn)過,而在2003年、2004年和2005年更是連續(xù)出現(xiàn)。2003年的考題為: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thirty minutes to write an essay entitled "On Piracy" of no less than 150 words. You may base your writing on the following outline:
1、 目前盜版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
2、 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及危害
3、 我們應該怎么做
這種文章的的寫作重點是圍繞一個突出社會現(xiàn)象或是校園現(xiàn)象等解釋這一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或其造成的危害及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等。寫作思路是:第一段:引入題目中提到的社會現(xiàn)象,略作說明,第二段:就提綱中的要求說明原因、方法或危害,最后一段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是作出展望等。根據(jù)不同的提綱段落的位置略有出入,但具體內(nèi)容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化。重點的寫作段落在中間寫原因、危害或解決方法的這一個段落。這種文章的層次感極其重要,一定要注意導航詞的運用,如表現(xiàn)層次的To begin (start) with / for one thing / the first reason is that...Next / for another / another factor is that ...Further more/ what's more/ in addition / last but not least...舉例的for instance, a noticeable case in point is that... 等,一定要讓老師對你文章的層次感在第一時間內(nèi)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