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發(fā)出存貨的成本=(350×20)+(50×20+300×22+150×24)+(50×24+400×26)=29 800(元)
月末結存存貨成本=8 000+27 400-29 800=5 600(元)
先進先出法的優(yōu)點是在物價上漲或下跌時,期末庫存存貨的成本接近市價。缺點是一次發(fā)出存貨涉及不同批次、不同單價的,需要按兩個以上不同的單價計算存貨的發(fā)出成本,計價較為復雜。
(2)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
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是以期初存貨數量和本期收入存貨數量為權數,于月末一次計算存貨平均單價,據以計算當月發(fā)出存貨和月末結存存貨實際成本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本期發(fā)出存貨實際成本=本期發(fā)出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期末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期末結存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或:
期末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期初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期收入存貨實際成本-本期發(fā)出存貨實際成本
仍以[例4—26]為例,采用加權平均法計價如表4—2所示。
表4—2
本期發(fā)出存貨實際成本=1 300×23.60=30 680(元)
期末結存存貨實際成本=200×23.60=4 720(元)
采用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計算存貨價值時,發(fā)出存貨成本較為均衡,但與現價有一定差距。當市價上漲時,加權平均成本會小于現價;當市價下跌時,加權平均成本又會大于現價。
(3)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入存貨以后就計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即本批收入存貨的成本加原有庫存的成本,除以本批收入存貨數量加原有存貨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價,并對發(fā)出存貨進行計價。其計算公式為:
仍以[例4—26]為例,采用移動平均法計價如表4—3所示:
表4—3
2008年4月發(fā)出存貨的成本=350×21.56+500×24.22+450×24.22=30 555(元)
月末結存成本=8 000+27 400-30 555=4 845(元)
采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的發(fā)出存貨成本比較均衡,但同加權平均法一樣,計算出來的存貨價值與現行成本有一定差距,計算工作量較大。一般適用于品種簡單,前后進價相差幅度大的存貨。
(4)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是以每一批存貨的實際進價作為該批發(fā)出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每批存貨發(fā)出成本=每批存貨發(fā)出數量×該批存貨實際進貨單價
采用個別計價法,財會部門應按存貨購進批次設置存貨明細賬,業(yè)務部門應在發(fā)貨單上注明批次,倉庫部門應按庫存購進批次分別堆放。
個別計價法便于逐筆結轉發(fā)出存貨成本,計算比較正確,但工作量較大,使用于進貨批次少,能分清批次發(fā)貨的品種。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