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才剛剛開始…
----10年心理學考研真題解析及復試指導之一
曹天嘯
2010年考研已塵埃落定,虎年之初,心理學考研落下帷幕,辛苦一年的考生終于可以稍事休息,但這場考試為我們帶來什么,有哪些啟示,需要我們在接下來哪些工作,北京文都心理學考研名師曹天嘯老師特為我們總結以下幾個要點。
剛剛結束的心理學考研統(tǒng)考中,相信多數(shù)考生定是一笑解千愁,畢竟其中90%左右是在我們文都輔導班里反復強調(diào)過的重中之重。縱觀07,08,09,10統(tǒng)考考題,今年可以說是成熟的一年,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考察目標,雖然沒有達到此題一出,舉座皆驚的地步,但也可以說這是一份測量學指標契合優(yōu)良的試卷,在這份彌足珍貴的試卷中,我們得到什么?
1 心理學統(tǒng)考,永遠是基礎最關鍵,能力是制勝。
這可以說是我們教指委下屬的出題專家組出題的永遠不變的主旋律,對于今年部分考研班考前瘋狂押偏題怪題,之前我們就表示對這些同學的擔心和警告,更有甚者竟然考前讓考生背誦ACT模型等偏僻知識點,我們早就說過,這些知識點不是不重要,但卻不適合作為考研試題,須知ACT這樣一個知識點是我們AI的核心理論,研究這樣一個理論至少在十年以上,妄想在幾個小時內(nèi),考核學生,不現(xiàn)實更不科學。
考研,尤其是心理學統(tǒng)考,基礎會占到80-88%左右,這樣對于一個考取非重點院校的考生是完全夠用的,就今年而言,如果考生能夠在我們的指導下吃透這些基礎,考一個220分左右的成績是完全不在話下的。
2 基礎最重要,思想能力也有體現(xiàn)。
今年的題可以說是歷年來出題較為可圈可點的一次,不僅在主線上有所體現(xiàn),各個我們強調(diào)的能力上的考核也有不少的著墨,比如普心的考核一定會著力于我們的實際生活,這樣的主線就很多的體現(xiàn)在我們的試卷中,另外其中不乏一些和我們當前研究熱點結合的考題比如“感冒者食而無味”這就是以一個較新的面孔來包裝我們的知識點,如果大家對感覺一章熟悉,再加上論述中的信號檢測論及注意部分堪稱完美;注意一章,這也是我們上課是反復提到的,普心的大題落在了這里,這和我們考前預測的完全吻合,這些題目較為基礎,可以說這些都是考生應該努力沖擊全分的題目。發(fā)展也是沿用我們較為傳統(tǒng)的思路,主要是考察基本理論和實際的啟示�?梢哉f最后一個大題是沒有太大難度的,大部分同學都可以拿到80%以上的分數(shù),甚至全分。統(tǒng)計和測量考察的相對基礎卻是緊扣要點,備考中,最讓大家頭疼也就是這兩門課,偏向于數(shù)理的統(tǒng)計尤其使大多數(shù)三跨考生忘而卻步,在這里,我們一直告誡考生千萬不要一頭扎進公式的汪洋大海,而要著重理解掌握統(tǒng)計的思想,統(tǒng)計的理論內(nèi)核,這才是致勝之道,今年的兩類錯誤和測量誤差是我們這兩門課的內(nèi)核和重心。實驗設計是考察的重點,今年以實驗心理+統(tǒng)計綜合性題目考察大家,即給出一組數(shù)據(jù)或圖表要求被試分析相應的實驗設計類型、分析變量、解釋結果、或進行相關的統(tǒng)計分析。
3具體真題解析,五個簡答和論述前兩道都曾以全文或類似的情況出現(xiàn)在考研沖刺班講義題集中,最后的大題考察的形式和類型在沖刺和強化班以7個模板的形式反復提及。
76.影響反應時的因素。(10年沖刺講義題集)
【參考答案要點】
反應時,又稱反應潛伏期,是指個體從接受刺激作用開始到開始做出外部反應之間的這段時間。影響因素很多,主要可以分為外部因素和內(nèi)部因素兩大類別。 (1分)
(1)外部因素。
1)刺激的類型。不同類型的刺激通過特定的通道作用于各個感官,它們的反應時間是不同的。刺激感覺靈敏的部位、離大腦較近的地方,反應自然就比較快。 (1分)
2)刺激的強度。刺激強度含義很廣,既包括一般意義上的物理強度,也包括其他類似的因素,如視刺激的光強、空間面積、時間久暫及兩個以上刺激的累積等。 (1分)
3)刺激的復雜程度。刺激的復雜程度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1)刺激選擇數(shù)目越多,愈復雜;(2)刺激相似程度越低,則愈復雜。顯然,刺激越復雜,反應時間必然越長�!�(1分)
4)刺激的呈現(xiàn)方式。在反應時間研究中,刺激呈現(xiàn)方式也歸屬于刺激變量,刺激的呈現(xiàn)方式不同,反應的難度也不同。 (1分)
5)刺激呈現(xiàn)的感覺通道。不同的感覺器官的反應時不同,一般觸覺反應時小于聽覺小于視覺。 (1分)
6)環(huán)境因素和實驗儀器。實驗室的噪音等,往往會干擾被試做出及時地反應,降低反應時。而實驗儀器的精確性和易用性,更與反應時密切相關。 (1分)
(2)機體因素。
1)適應,在反應時實驗中,應考慮被試的感受性適應問題。 (1分)
2)準備狀態(tài)。如果預備時間太短,被試者可能來不及準備;如果太長,被試者的準備狀態(tài)又可能出現(xiàn)衰退而延誤反應。 (1分)
3)練習次數(shù)。在心理實驗中,練習是一個控制變量,即一個潛在的自變量。練習與反應時間的關系相當密切。 (1分)
4)動機。反應時間實驗中被試者易受某種額外動機的影響。在不同獎懲動機的影響下,反應時有明顯的變化。 (1分)
5)年齡因素和個體差異。一般認為,自發(fā)育階段至25 歲前(青少年階段),反應時間隨年齡增長而減少,起初減得快,以后較慢。個體差異(或個別差異)指不同個體之間在品質(zhì)和屬性上存在的任何差別。 (1分)
6)酒精及藥物的作用。比如當酒精在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達到一定濃度時,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逐漸遲鈍,對周圍情況變化的反應速度大大下降。 (1分)
· | 2022考研復試聯(lián)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tài)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jié)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