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閱讀理解
(一)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題。
“漸”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極微極緩的方法來隱蔽時間的過去與事物的變遷的痕跡,使人誤認其為恒久不變。這真是造物主騙人的一大詭計!這有一個比喻的故事:某農(nóng)夫每天朝晨抱了犢而跳過一溝.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過溝回家。每日如此,未嘗間斷。過了一年.犢已漸大,漸重,差不多變成大牛,但農(nóng)夫全不覺得.仍是抱了它跳溝。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這牛而跳溝了。造物的騙人,使人流連于其每日每時的歡喜而不覺其變遷與辛苦,就是用這個方法的。人們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溝,不準停止。自己誤以為是不變的,其實每日在增加其勞苦!
我覺得時辰鐘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時辰鐘的針,平常一看總覺得是“不動”的;其實人造物中最常動的無過于時辰鐘的針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覺得我是我,似乎這“我”永遠不變,實則與時辰鐘的針一樣的無常!一息尚存,總覺得我仍是我,我沒有變,還是留連著我的生,可憐受盡“漸”的欺騙!
“漸”的本質(zhì)是“時間”。時間我覺得比空間更為不可思議,猶之時間藝術(shù)的音樂比空間藝術(shù)的繪畫更為神秘。______空間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廣大或無限,我們總可以把握其一端.認定其一點。時間則全然無從把握,不可挽留,只有過去與未來在渺茫之中不絕地相追逐而已。性質(zhì)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議,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為一般人對于時間的悟性,似乎只夠支配搭船乘車的短時間;對于百年的長期間的壽命,他們不能勝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顧及全體。試看乘火車牟的旅客中,常有明達的人,有的寧犧牲暫時的安樂而讓其座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暫時的美譽);有的見眾人爭先下車,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軋,總有的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會”或“世界”的大火車的“人生”的長期的旅客中,就少有這樣的明達之人。所以我覺得百年的壽命,定得太長。像現(xiàn)在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們搭船乘車的期間的壽命,也許在人類杜會上可減少許多兇險殘慘的爭斗,而與火車中一樣的謙讓,和平,也未可知。
。ㄟx自豐子愷《緣緣堂隨筆》人民文學(xué)華出版社,2000,個別用字有改動)
3l. 第一段中,作者引用那個比喻的故事,意在說明
A. 造物的騙人,使人留連于其每日每時的生的歡喜而不覺其變遷與辛苦,就是用這個方法的。
B. “漸”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極微極緩的方法來隱蔽時間的過去與事物的變遷的痕跡,使人誤認其為恒久不變。
C. 人們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溝,不準停止。
D. 自己誤以為是不變的,其實每日在增加其苦勞!
32. 作者認為時辰鐘是人生最好的象征,因為
A. 時辰鐘像“漸”一樣,一直在欺騙我們。
B. 時辰鐘的針平時不動,就好像人生的我也始終是我。
C. 時辰鐘的針看似不動,實則常動,就像人生中的我,刻刻是我,又刻刻在變。
D. 時辰鐘的針是最常動的,就好像人生中的我也是無常的。
33.第三段中,在劃線處填入的關(guān)聯(lián)詞,最恰當?shù)囊粋是
A. 因為 B. 而且 C. 不過 D. 所以
34. 下列詞語與第一和第二段中“騙”和“欺騙”的含義最接近的是
A. 欺詐 B. 誘惑 C. 隱瞞 D. 誤導(dǎo)
35. 對于“漸”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P>
A. 全然無從把握,不可挽留,只有過去與未來在渺茫之中不絕地相追逐而已。
B. 不管它如何廣大或無限,我們總可以把握其一端,認定其一點。
C. 性質(zhì)上渺茫不可思議! .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
(二)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題。
正在熱鬧哄哄的時節(jié),只見那后臺里,又出來了一位姑娘,年紀約十八九歲,裝束與前一個毫無分別,瓜子臉兒,白凈面皮,相貌不過中人以上之姿,只覺得秀而不媚,________,半低著頭出來,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簡丁當了幾聲,煞是奇怪:只是兩片頑鐵,到她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以的。又將鼓捶子輕輕的點了兩下,方抬起頭來,向臺下一盼。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養(yǎng)著兩丸黑水銀,左右一顧一看,連那坐在遠遠墻角子里的人,都覺得王小玉看見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說。就這一眼,滿園子里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掉在地下都聽得見響!
王小玉便啟朱唇,發(fā)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shù)句之后,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于那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huán)轉(zhuǎn)折;幾囀之后,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jié)節(jié)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后,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shù)遍。從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就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鐘之久,仿佛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fā)出。這一出之后,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并發(fā)。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這時臺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ü(jié)選自劉鶚《老殘游記》,齊魯書社,1985,個別用字有改動)
36.結(jié)合上下文,在文中劃橫線處填入最恰當?shù)脑~句。
A. 高貴典雅 B. 清而不寒 C. 艷而不俗 D. 風(fēng)韻猶存
37. 文章除了描寫王小玉的歌聲,還著重描寫了她的
A. 唇齒 B. 體態(tài) C 動作. D. 眼睛
38. 文中寫歌聲“像一線鋼絲跑如天際”,不是指
A. 高亮悅耳 B. 余音繞梁 C. 飛揚飄逸 D. 富有彈性
39. 形容王小玉的說唱,主要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A. 比喻 B. 夸張 C. 比人 D. 排比
40. 文章用各種感官感覺的描寫來表現(xiàn)王小玉的歌聲。下列選項中與文章不符的是
A. 觸覺、味覺、視覺 B. 聽覺、味覺、視覺
C. 噢覺、聽覺、味覺 D. 聽覺、觸覺、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