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戲:
又稱南曲戲文。它原是宋代以來南方浙、閩一帶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間小戲,在其形成發(fā)展過程中,吸收了大曲、諸宮調(diào)、滑稽戲等民間說唱伎藝和宋雜劇表演故事的形成,故開始稱“永嘉雜劇”或“溫州雜劇”。元滅宋統(tǒng)一中國后,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南戲的故事題材和演唱藝術又受到北雜劇的影響,并逐漸成為一種較為成熟的戲劇形式。
清初三大家:
三位作家是侯方域、魏禧、汪琬,號稱“清初三大家”,他們的散文比較注意從文章風格上糾正晚明散文的放誕的纖佻習氣,主張恢復唐宋散文的醇厚傳統(tǒng)。三人中以侯方域成就較為突出。
前后七子:
從明朝中期開始,詩歌掀起了一場以復古面目出現(xiàn)的革新活動。以李夢陽、何景明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邊貢、王廷相、徐禎卿等人的文學群體,稱“前七子”。他們提出了“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口號,目的是掃蕩臺閣體的無聊文風,力圖恢復文學自身的獨立地位。但由于他們的創(chuàng)作理論落后,缺乏創(chuàng)新,有泥古不化的傾向。至嘉靖、隆慶時期,出現(xiàn)了以李攀龍、王世貞為代表,包括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在內(nèi)的文學群體,稱“后七子”。他們一方面繼承了前七子關于重視文學自身價值的觀點,另一方面,他們在復古道路上比前七子走得更遠。他們成員間的文學主張和創(chuàng)作風格差異較大,它并不是一個主張和創(chuàng)作實踐完全統(tǒng)一的文學流派。
清雅詞派:
指南宋中后期詞壇崛起的一個詞派。此詞派的開山大師是姜夔。他在題材內(nèi)容方面主要承襲周邦彥詞寫戀情和詠物的傳統(tǒng),在詞的格調(diào)、意境方面有新的開拓,格調(diào)高雅,詞境疏朗開闊,以其“清空”、“騷雅”的風格特色,成為南宋雅詞的典范。此后,自吳文英、史達祖至王沂孫、張炎、周密等均沿此路作詞。在遣辭和音律上益求清麗工整,重詠物,多用典,追求人工之巧,使詞由共賞變?yōu)榧兇獾奈娜艘鞒。他們的作詞途徑和特色雖各有不同,但追清趨雅卻是共同的。
詩文革新運動:
北宋中葉,歐陽修登上文壇,學作古文,倡導古文運動,并很快成為文壇領袖。他不遺余力地褒獎提攜王安石、曾鞏和三蘇,在明確理論指導下積極從事古文創(chuàng)作,形成了浩大的聲勢,確立了古文在散文領域的正宗地位;古文領域的革新也影響到詩歌創(chuàng)作,作詩也講“氣格”,出現(xiàn)了“以文為詩”的現(xiàn)象,開創(chuàng)了一代詩風。人們把這場有推動宋代文學發(fā)展、使宋文、宋詩都能夠自具面目而獨樹一幟的文學變革稱為詩文革新運動。
相關鏈接:
2017自考報名方法 ※ 2017年自考報名條件 ※ 各地自考政策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