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界革命:
是晚清文學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1902年,梁啟超創(chuàng)辦《新小說》雜志,并發(fā)表了《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一文,正式提出了小說界革命的口號,重點論述了小說界革命之必要,指明小說界革命的中心意圖是“改良群治”,認為“欲新民,必自新小說始”。它適應了晚清社會文化與文學求新求變的內在要求,促進了新小說的誕生和興盛,取得了比詩界革命、文界革命更大的成功。
新小說:
是相對于“舊小說”而言的,專門指擁護“小說界革命”的作者創(chuàng)作的各種類型、各種面貌的小說作品。其涵義有二:一是“使小說新”,即刷新小說,一新小說之面貌,一;一是指新面貌的、新樣式的新質小。前者是“小說界革命”的任務之一,后者即是小說界革命的直接產物和主要結果!靶滦≌f”五花八門,品類繁多,文白雜陳,雅俗共存,風格各異,顯示了一代文人空前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其中以政治小說、譴責小說和科學小說最為引人注目。
辛派詞人:
指的是南渡前后詞風與辛棄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既包括早于辛棄疾的南渡初期作家張元、穎孝祥等,也包括和辛棄疾同時或后于辛棄疾在作詞方面追步辛棄疾的作家陳亮、劉過等人。他們都以濃郁有愛國激情和慷慨悲壯的詞風,共同促成了蘇、辛詞派的形成,成為詞史上一筆富貴的精神財富,為宋詞的發(fā)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形式派:
是清初傳奇的主要流派之一。它以李漁為代表。他們將講求戲曲的娛樂功能和寫作技巧作為最高目標。李漁的戲劇理論精僻地揭示了戲劇藝術的內部規(guī)律,是中國古代戲曲理論系統(tǒng)化的標志,而他的劇本創(chuàng)作很好地體現了其戲劇理論。
陽湖派:
嘉慶年間,當桐城派極盛之際,惲敬和張惠言接受桐城派理論影響,又對桐城派的理論作了一些修正,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他們二人及其大部分追隨者都是陽湖人,故被稱為“陽湖派”。他們有散文理論方面有兩點不同:一是取法六經語孟和唐宋八大家之外,兼取子史百家;二是把駢文筆法引入古文,使散文具有博雅工麗之特點。
相關鏈接:
2017自考報名方法 ※ 2017年自考報名條件 ※ 各地自考政策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