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點擊查看:2017年自學考試《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章節(jié)重點匯總
第二章 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
一、選題的途徑
1、從教育實踐中尋找問題;
2、從教育實踐經(jīng)驗中尋找需要繼續(xù)研究的問題;
3、從教育理論中尋找需要研究的問題;
4、從已有的研究中尋找問題;
5、從日常交往與交流中獲取問題;
6、從課題指南中獲取研究問題。
二、選題
1、可以作為研究課題的教育問題之特性
(1)價值性
作為課題的問題首先應該具有研究價值,即所選擇的問題應該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或者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2)科學性
、僬n題要在充分占有資料的基礎上形成;
、谶x題要有事實依據(jù),課題不是憑空杜撰出來的,只有在實踐經(jīng)驗的支持下,才可以保證課題選擇的科學性;
③選題要以教育科學基本原理為依據(jù)。
(3)創(chuàng)新性
所要研究的問題應當是前人尚未研究或研究不足的問題。
(4)可行性
指研究者具備順利進行課題研究的條件。一是客觀條件;二是主觀條件。
(5)明確性
所要研究的問題、研究對象及研究范圍應該具體清晰,不至讓人產(chǎn)生歧義或理解起來費力。
2、選題應注意的問題
(1)課題的大小要適度
課題選得過大,則針對性就差,實施起來難以下手或無法下手,甚至根本沒有能力與精力研究;課題選得過小,則研究范圍太過狹窄,導致研究的意義十分有限甚至很難有意義。
(2)課題的難易要適度
并非具有研究意義或研究價值的問題都可作為研究的課題。如果某個課題雖然很有價值,但做起來很難或者耗時太長,則不宜作為首選課題,對于一般教師來說,不宜作為研究課題。
(3)課題的主攻目標要明確
選擇的問題一定要具體化,界限要清楚,不能太籠統(tǒng)、不著邊際或含糊不清。
三、研究假設的定義
研究者在選定課題后,根據(jù)已有理論、經(jīng)驗事實和已有資料對所研究的問題的規(guī)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種推測性論斷和假定性解釋,是在進行研究之前預先設想的、暫定的理論。
四、研究假設的類型
(三)描述性假設、解釋性假設和預測性假設
1.描述性假設
描述認識對象的結構,提供關于事物的外部聯(lián)系和大致的數(shù)量關系的推測,使我們對研究對象的大致輪廓或外部表象有粗略的了解。
2.解釋性假設
解釋性假設是揭示事物的內部聯(lián)系,指出現(xiàn)象質的方面,說明事物原因的一種更復雜、更重要的假設。
3.預測性假設
預測性假設對事情未來的發(fā)展趨勢的科學推測。
五、研究假設的作用
1.假設是研究的核心
在有假設的研究中,整體研究過程實際上就是圍繞著驗證假設開展的。
2.假設能明確課題內容
有假設的研究,內容更具體化,方向更明確,目標更集中,既便于研究者把握研究的主攻方向,集中研究力量,又易于別人理解課題內容。
3.假設是通向理論的橋梁
提出假設不是認識的最終目的,而是為過渡到理論作準備的。
六、研究計劃的作用
1.研究計劃是研究成果的形式之一;
2.研究計劃是申報課題的基本形式;
3.研究計劃是研究工作的細化;
4.研究計劃是研究活動的行動指南;
5.研究計劃是評鑒研究工作的依據(jù)。
七、研究計劃的內容
1、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與研究問題有別,它是關于研究問題的簡明扼要的文字陳述,是對課題研究實質的高度概括。
2、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
研究背景主要描述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本課題與時代發(fā)展及社會變革的聯(lián)系,反映時代對教育的要求。這是課題提出的大的背景;二是前人對本課題研究的現(xiàn)狀;三是結合當前教育教學實際指出那些確實需要解決的問題。
3、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是研究計劃的主體。通常是把課題提出的研究問題進一步細化為若干個小問題加以一一列舉。
4、研究假設與研究思路
根據(jù)研究假設闡述具體的研究思路(研究問題時所遵循的具體思維路線)。
5、研究對象和研究變量
界定研究對象有兩個方面:一是對研究對象的總體范圍進行界定;二是對研究對象所涉及的某些模糊性概念進行界定。比如,“差生”、“優(yōu)秀教師”等。
6、文獻綜述
7、研究方法
包括研究者采用的研究途徑、手段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的步驟等。
8、研究進度
一般研究都分為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總結階段。
9、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是指研究成果的結構方式或表現(xiàn)方式。教育科學研究的成果形式主要有論文、研究報告、專著、教材、教具、教學儀器及教學軟件等。
10、完成課題的保證
撰寫完成課題的保證,即是對課題實施和完成條件進行分析論證。包括撰寫課題研究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
11.課題組成員及其分工
12.經(jīng)費預算
13.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