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言文閱讀:21-29小題,共30分。
21、 閱讀《鄭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1-29小題:
初,鄭武公娶于申,日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日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解釋這段文字中加點(diǎn)字的含義。(4分)
初:
寤生:
亟:
弗:
22、 分析這段文字在全文結(jié)構(gòu)中的作用。(4分)
23、 這段文字中姜氏偏愛共叔段的表現(xiàn)是什么?(2分)
24、(一)閱讀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4-32小題: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fù)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實(shí)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fù)顧。甚者爪其膚從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shí)害之;雖曰憂之,其實(shí)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請解釋這段文字中加點(diǎn)字的含義。(4分)
孳:
天:
爪:
離:
25、 請將“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譯成現(xiàn)代漢語,并說明這句話說明了什么道理?(4分)
26、 郭橐駝所說的“植木之性”是什么?(2分)
27、(三)閱讀《論毅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7-35小題:
孔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復(fù)一簣,進(jìn),吾往也。”孟子曰:“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背蓴≈?dāng)?shù),視此而已。
解釋這段文字中加點(diǎn)字的含義,并說明這段文字表明了什么觀點(diǎn)?(4分)
簣:
平:
棄井:
數(shù):
28、 這段文字運(yùn)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4分)
29、 文中所引孔孟的話屬于何種論據(jù)?由前文中孔子的話引申而來的一個成語是什么?(2分)
三、現(xiàn)代文閱讀:30-38小題,共30分。
30、 (三)閱讀《往事》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0-38小題:
他們都笑了——我也笑說,“不是說做女神,我希望我們都做個‘;那嗄。像涵說的,海是溫柔而沉靜。杰說的,海是超絕而威嚴(yán)。楫說的更好了,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虛懷,也是廣博……”
談海的用意是什么?(2分)
31、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大海具有怎樣的品格?(4分)
32、 文中運(yùn)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4分)
33、 閱讀《門檻》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3-41小題:
姑娘跨進(jìn)了門檻!窈竦拈T簾立刻放下來遮住了她。
“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齒地咒罵。
一位圣人!辈恢獜氖裁吹胤絺鱽磉@一聲回答。
“姑娘跨進(jìn)了門檻”象征著什么?(2分)
34、 “傻瓜!”的咒罵在此說明了什么?(4分)
35、 最后一句評價表現(xiàn)了什么?(4分)
36、(一)閱讀《苦惱》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6-44小題:
他穿上衣服,走到馬房里,他的馬就站在那兒。他想起燕麥、草料、天氣!
關(guān)于他的兒子,他獨(dú)自一人的時候是不能想的!鷦e人談一談倒還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樣,那太可怕,他受不了!
“你在吃草嗎?”姚納問他的馬說,看見了它的發(fā)亮的眼睛!昂,吃吧,吃吧!热毁I燕麥的錢沒有掙到,那咱們就吃草好了!前!乙呀(jīng)太老,不能趕車了!撚晌业膬鹤觼碲s車才對,我不行了!攀莻地道的馬車夫!灰钪秃昧恕!
姚納沉默了一忽兒,繼續(xù)說:
“就是這樣嘛,我的小母馬!瓗炱潿敗ひ(nèi)奇不在了!率懒恕!麩o緣無故死了!确秸f,你現(xiàn)在有個小駒子,你就是這個小駒子的親娘!鋈唬确秸f,這個小駒子下世了!悴皇且獋膯?”
那匹瘦馬嚼著草料,聽著,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氣。
姚納講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話統(tǒng)統(tǒng)對它講了。……
這段文字主要運(yùn)用了什么描寫方法?(4分)
37、 這段文字描寫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38、 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的苦惱是什么?(2分)
四、作文(50分)
39、挪威人捕撈沙丁魚,抵港時若是活魚,賣價比死魚高出許多,所以漁民們千方百計地想讓魚活著抵港。但他們的種種努力都?xì)w于失敗,只有一艘漁船總能帶著活沙丁魚回到港內(nèi)。他們的方法很簡單:在魚槽里放進(jìn)一條鯰魚。原來,鯰魚進(jìn)入魚槽后,會因環(huán)境陌生而四處亂游,挑起摩擦;大量沙丁魚發(fā)現(xiàn)多了一個“異己分子”,自然也會緊張起來,加速游動;這樣一來,就能活蹦鮮跳地到達(dá)漁港。此現(xiàn)象即為“鯰魚效應(yīng)”。
請依據(jù)以上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編輯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