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在過敏反應時,其數(shù)量明顯增加的血細胞是( D )
A、淋巴細胞 B、嗜中性粒細胞 C、嗜酸性粒細胞 D、嗜堿性粒細胞 E、單核細胞
27、具有變形性運動和吞噬能力,并參與激活淋巴特異免疫功能的是D
A、中性粒細胞 B、嗜酸性粒細胞 C、嗜堿性粒細胞 D、單核巨嗜細胞 E、淋巴細胞
28、急性化膿菌有感染時,顯著增多的是E
A、紅細胞 B、血小板 C、嗜酸性粒細胞 D、單核細胞 E、中性粒細胞
29、血小板減少的患者,皮膚粘膜常自發(fā)性出現(xiàn)出血點和紫癜,主要是由于C
A、不易形成止血栓 B、血管不易收縮 C、不能維持血管內皮的完整性
D、血凝塊回縮障礙 E、血液凝固障礙
30、不屬于生理性止血過程的是E
A、血小板黏著于受損血管 B、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
C、血小板釋放5-HT使小血管收縮 D、參與血液凝固過程
E、使凝血塊液化脫落,恢復正常
31、以下不是血小板的生理功能E
A、釋放血管活性物質 B、維持血管內皮的完整性 C、參與止血
D、促進凝血 E、吞噬、病原微生物,識別和殺傷腫瘤細胞
32、血液凝固的發(fā)生是由于C
A、纖維蛋白溶解 B、纖維蛋白的激活 C、纖維蛋白原變?yōu)槔w維蛋白
D、血小板聚集與紅細胞疊連 E、因子Ⅷ的激活
33、唯一不存在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B
A、因子I B、因子III C、因子VII D、因子XII E、因子II
34、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肝臟合成依賴于:D
A、維生素A B、維生素C C、維生素D D、維生素K E、維生素E
35、內源性凝血的啟動凝血因子是D
A、因子I B、因子III C、因子VII D、因子XII E、因子II
36、外源性凝血的啟動凝血因子是B
A、因子I B、因子III C、因子VII D、因子XII E、因子II
37、血液凝固的內源性激活途徑與外源性激活途徑的主要差別在于 A
A、因子X的激活過程 B、凝血酶激活過程 C、纖維蛋白形成過程
D、有無血小板參與 E、有無 Ca2+參與
38、內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徑的共同途徑始于D
A、FⅤ B、FⅧ C、FⅨ D、FⅩ E、FⅪ
39、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驟是C
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纖維蛋白形成
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纖維蛋白原形成
C、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凝血酶形成→纖維蛋白形成
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纖維蛋白原形成
E、凝血酶原形成→纖維蛋白原形成→纖維蛋白形成
40、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C
A、加速因子Ⅶ復合物的形成 B、加速凝血酶原酶復合物的形成
C、使纖維蛋白原轉變?yōu)槔w維蛋白 D、激活因子Ⅻ E、促進血小板聚集
41、抗凝血酶III的抗凝血作用主要是D
A、抑制血小板的粘著和聚集 B、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C、阻止纖維蛋白原轉變?yōu)槔w維蛋白 D、使凝血酶失去活性 E、激活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
42、肝素抗凝的主要機制是D
A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 抑制因子Ⅹ的激活 C 促進纖維蛋白吸附凝血酶
D 增強抗凝血酶Ⅲ活性 E 抑制血小板聚集
43、A型血紅細胞膜上含有的凝集原是A
A、A凝集原 B、B凝集原 C、D抗原
D、A凝集原和B凝集原 E、無A凝集原和B凝集原
44、AB型血紅細胞膜上含有的凝集原是D
A、A凝集原 B、B凝集原 C、D抗原
D、A凝集原和B凝集原 E、無A凝集原和B凝集原
45、已知供血者血型為A,交叉配血實驗中主側凝集,次側不凝集,受血者血型為D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E、以上都不是
46、某人的血細胞與B型的血漿凝集,而其血漿與B型的血細胞不凝集,此人的血型為D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E、D型
47、Rh血型系統(tǒng)中抗原性最強的抗原是C
A、C抗原 B、c抗原 C、D抗原 D、d抗原 E、E抗原
48、Rh 陽性是指紅細胞膜上含有C
A、C 抗原 B、A抗原 C、D抗原 D、E 抗原 E、B 抗原
49、Rh 陰性母親,其胎兒若 Rh 陽性,胎兒生后易患D
A、血友病 B、白血病 C、紅細胞增多癥 D、新生兒溶血病 E、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50、對交叉配血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B
A、主側指供血者紅細胞與受血者血清相混合,次側指供血者血清與受血者紅細胞相混合
B、對已知的同型血液輸血,可不必做此試驗
C、主側和次側無凝集反應,可以輸血
D、主側有凝集反應,不論次側有何結果,均不能輸血
E、主側無凝集反應,次側發(fā)生凝集,在嚴密觀察下,可以少量、緩慢輸血
執(zhí)業(yè)醫(yī)師萬題庫下載丨微信搜"萬題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