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氣虛治法:補(bǔ)氣攝血。
方藥:圣愈湯加減。
黨參15克 黃芪15克 當(dāng)歸9克 川芎9克熟地12克 白芍10克 白術(shù)10克 阿膠9克(烊沖)益母草30克 炮姜9克 仙鶴草15克生蒲黃15克(包煎)加減:出血久而不止,挾有濕熱者,加紅藤15克、丹皮10克、蒲公英15克;氣虛挾瘀伴小腹隱痛者,加桃仁9克、延胡索12克、赤石脂15克、花蕊石15克。
2.腎虛治法:益腎固澀。
方藥:歸腎丸加減。
當(dāng)歸10克 州穹9克 白芍藥10克 熟地12克 黃芪15克 艾葉6克 阿膠9克(烊沖)炙甘草5克 菟絲子12克 補(bǔ)骨脂12克 仙鶴草30克 淮山藥12克加減:出血不止、色淡,小腹冷痛喜暖者,加炮姜9克、艾葉6克、生蒲黃15克(包煎);苔白膩,納呆便溏者,加川樸10克、枳實(shí)10克、茯苓12克、淮山藥12克。
3.濕熱治法:清熱利濕止血。
方藥:解毒四物湯加減。
黃連3克 黃柏9克 知母12克 茵陳10克當(dāng)歸9克 川芎9克 赤芍10克 黃芩9克炮姜9克 益母草30克 香附9克加減:伴發(fā)熱者,加金銀花9克、荊芥9克、土茯苓15克;腹痛者,加延胡索15克、川子12克、徐長(zhǎng)卿12克。如高熱、腹痛劇,分泌物有穢臭腥味,此為嚴(yán)重感染,可參考盆腔炎治療,同時(shí)加用西醫(yī)療法。如果考慮子宮腔內(nèi)有殘留,則應(yīng)先控制炎癥,然后進(jìn)行清宮術(shù)。
4.血瘀治法:活血祛瘀生新。
方藥:生化湯加味。
當(dāng)歸9克 川芎9克 桃仁9克 荊芥炭9克炮姜9克 炙甘草6克 失笑散12克(包煎)益母草30克加減:瘀久化熱者,加紅藤15克、敗醬草12克、薏苡仁9克;伴氣虛者,加黨參15克、白術(shù)12克;腹痛甚者,加乳沒藥各6克;氣滯腹脹者,加木香9克、積殼12克、烏藥9克。
5.寒凝治法:散寒祛瘀止血。
方藥:溫經(jīng)湯加減。
黨參 12克 吳茱萸 6克 當(dāng)歸 9克 川芎 9克 芍藥10克 炮姜9克 丹皮9克 炙甘草5克 失笑散12克(包煎)小茴香6克加減:感寒頭痛者,加荊芥9克、白芷9克、防風(fēng)炭9克;小腹冷痛者,加紫石英15克、川椒6克、花蕊石15克(先煎)。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