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性味苦寒,有瀉血分實熱,下腸胃積滯,推陳致新的作用,故臨床上稱為瀉利藥,消癰散腫、清熱燥濕、活血通經(jīng)。但最常用于瀉下。
急性熱性病人,如五,六天或七,八天不大便,證見高熱不退,下午熱重,陣陣汗出,晚間神昏譫語,搏衣摸床,腹部脹滿、痞硬拒按,舌苔黃厚或黃褐焦黑,脈象重按有力,此為火熱積結(jié)于腸胃之證。這時可急用生大黃、芒硝、厚樸、楓實,攻下瀉火;颊邽a下一,二次稀便,?蔁嵬税Y除。胃火熾盛的人,口舌生瘡,口渴咽燥,齒齦腫痛,大便秘結(jié)或衄血、吐血者,可取生大黃一、二錢,用開水浸泡20一30分鐘,取汁飲服,每日一次,連用二、三日,可通便瀉火而使病愈。凡大便干秘,數(shù)日不行的實證,需用通便者,都可用此法。
熱痢初起,由于腸胃濕熱積滯而里急后重、大便不爽,可用生大黃配黃連,木香、檳榔等,瀉除腸胃積滯,其痢可止。此即“通因通用”之法。
大黃還有散腫消癰的作用。凡癰腫熱痛不消,可用大黃內(nèi)瀉毒熱、推蕩壅滯而使癰消腫散。這時常與赤芍、歸尾,銀花,連翹,丹皮等配合應用。例如:大黃配白芷為丸內(nèi)服,可治頭背部的癰毒,配丹皮,桃仁,芒硝、冬瓜子、赤芍等,可治腸癰(閘尾炎)。近些年來,用大黃牡丹皮湯加減,治療急性鬧尾炎巳收到良好效果。
大黃還可用以清熱除濕。例如治療黃疸(陽黃)時,除用茵陳、梔子、車前子、黃柏等藥外,再適當配入大黃,則可加速清熱除濕和退黃疸的效果,再如用大黃粉外撒,可治療黃水瘡、濕疹等。
女子由于內(nèi)有瘀血而導致月經(jīng)閉止不來,肌膚干燥失榮,瘦弱少食,小腹?jié)M,目珠青黯,盜汗等癥(俗稱干血癆),可用大黃庶蟲丸治療,每服一丸,一日兩次大黃庶蟲丸是前人的經(jīng)驗方,市上有成藥出售,以大黃,黃芩、甘草、桃仁,杏仁,赤芍,生地、干漆,虻蟲,水蛭、蠐螬(金龜子的幼蟲)、廑蟲(即地鱉)組成)。大黃能入血分,其性沉降下行,故婦女因血瘀而月經(jīng)閉止不行者,可在調(diào)經(jīng)藥中加入大黃以活血通經(jīng)。
另外,大黃配甘草還有止吐的作用。用生大黃配生甘草(大黃甘草湯),結(jié)合生赭石,旋復花、半夏、黨參、檳榔等,治療神經(jīng)性嘔吐,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僅供參考。黑白丑瀉下,有小毒,主要是攻逐腹部積水。大黃瀉下,主要是推蕩腸胃積滯,熱結(jié)。
巴豆,大黃均為峻瀉藥。但巴豆性熱,大黃性寒。大黃生用則瀉下的力量猛烈(所以攻下的方劑中,常用生大黃,且往往注明“后下”),酒炒(或酒浸,酒洗)則能達身體上部而驅(qū)熱下行,酒洗并能助其瀉力(目赤、牙痛,口瘡,胸中焚熱者適用),蒸熟則瀉力和緩,適用于老年人及體弱者,炒炭可用于大腸有積滯的大便下血,有止血作用。大黃合芒硝同用,可使瀉下之力增最而且快速,配黃芩、梔子瀉肺火,配黃連瀉心火,配龍膽草瀉肝火,配生石膏瀉胃火。
用量一般為三分至三錢,但個別病例,有時也可用到四,五錢。
元氣不足,胃虛血弱,病在氣分及陰虛便燥者,均不宜用。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