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年中醫(yī)助理醫(yī)師《方劑學》復習匯總
桑菊飲
《溫病條辨》
[組成]桑葉二錢五分(7.5g) 菊花一錢(3g) 杏仁二錢(6g) 連翹一錢五分(5g) 薄荷八分 (2.5g) 苦桔梗二錢(6g) 生甘草八分(2.5g) 葦根二錢(6g)
[用法]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現(xiàn)代用法:水煎溫服)。
[功用]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主治]風溫初起,表熱輕證。咳嗽,身熱不甚,口微渴,脈浮數(shù)。
[方解]本方證為溫熱病邪從口鼻而入,邪犯肺絡,肺失清肅,故以咳嗽為主癥;受邪輕淺,可見身不甚熱,口渴亦微。治當疏風清熱,宣肺止咳。方中桑葉甘苦性涼,疏散上焦風熱,且善走肺絡,能清宣肺熱而止咳嗽;菊花辛甘性寒,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而肅肺,二藥輕清靈動,直走上焦,協(xié)同為用,以疏散肺中風熱見長,共為君藥。薄荷辛涼,疏散風熱,以助君藥解表之力;杏仁苦降,肅降肺氣;桔梗辛散,開宣肺氣,與杏仁相合,一宣一降,以復肺臟宣降而能止咳,是宣降肺氣的常用組合,三者共為臣藥。連翹透邪解毒;蘆根清熱生津,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諸藥相伍,使上焦風熱得以疏散,肺氣得以宣降,則表證解、咳嗽止。
本方從“辛涼微苦”立法,其配伍特點:一以輕清宣散之品,疏散風熱以清頭目;一以苦辛宣降之品,理氣肅肺以止咳嗽。
銀翹散與桑菊飲都是治療溫病初起的辛涼解表方劑,組成中都有連翹、桔梗、甘草、薄荷、蘆根五藥。但銀翹散用銀花配伍荊芥、豆豉、牛蒡子、竹葉,解表清熱之力強,為“辛涼平劑”;桑菊飲用桑葉、菊花配伍杏仁,肅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熱作用較銀翹散為弱,故為“辛涼輕劑”。
[運用]
1.辨證要點 本方是主治風熱犯肺之咳嗽證的常用方劑。臨床應用以咳嗽,發(fā)熱不甚,微渴,脈浮數(shù)為辨證要點。
2.加減變化 若二三日后,氣粗似喘,是氣分熱勢漸盛,加石膏、知母以清解氣分之熱;若咳嗽較頻,是肺熱甚,可加黃芩清肺熱;若咳痰黃稠,咯吐不爽,加瓜蔞、黃芩、桑白皮、貝母以清熱化痰;咳嗽咯血者,可加白茅根、茜草根、丹皮涼血止血;若口渴甚者,加天花粉生津止渴;兼咽喉紅腫疼痛,加玄參、板藍根清熱利咽。
3.現(xiàn)代運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急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結(jié)膜炎、角膜炎等屑風熱犯肺或肝經(jīng)風熱者。
4.使用注意 本方為“辛涼輕劑”,故肺熱甚者,當予加味后運用,否則病重藥輕,藥不勝病;若系風寒咳嗽,不宜使用。由于方中藥物均系輕清之品,故不宜久煎。
相關(guān)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