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考試真題及答案(網(wǎng)友版)
20.A 21.B 22.D 23.C 24.E 25.A
26.D 27.C 28.D 29.A 30.A 31.E
32.E 33.E 34.D 35.B 36.D 37.D
38.E59.D 60.A 61.C 62. E 63.D
64.E 65.C 66.C 67.D 68.A 69.E
70.C 71.C 72.E 73.E 74.E 75.B
106.C 107. C 108.B 109. D
110.B 111.A 112.A149.E 150.A
1.因人治宜
2.因地治宜
3.病位轉(zhuǎn)化
4.寒熱轉(zhuǎn)化
5.陰病治陽-陽偏衰
6.屬于防治病邪入侵的是?
7.苦杏仁歸經(jīng)
8.牛膝歸經(jīng)
9.三焦稱為“孤腑”為什么?--有名而無形,包容五臟六腑,非臟非腑,無表里關(guān)系,?
10.子盜母氣指什么?
11.屬于相侮的是
12.過度思慮傷脾
13.子盜母氣-子盛母衰
14.白色主
15.赤色主--熱
16.情緒于肝有關(guān)
17.髓?仗撚谀I有關(guān)
18.營氣的作用是--營養(yǎng)全身
19.藏失統(tǒng)攝而致出血的兩臟是--心脾,肝脾,肺脾,?
20.腎氣虛致
21.腎陽虛致
22.不屬戴陽證的是
23.恐傷腎
24.慢性胃炎的原因--膽汁反流,HP,自身免疫,?
25.嘔吐或者?寒邪客胃除主穴外選穴
26.喜潤而惡躁的是--胃
27.于血液生成無直接關(guān)系的是--肝
28.哪種情況可以放置宮內(nèi)節(jié)育器--順產(chǎn)3月后
29.不屬任脈的穴位是--
30.鼓脹與哪臟有關(guān)--肝脾腎
31.上升不及或下降太過屬--氣陷
32.氣的固攝作用
33.心肌梗死后溶栓的禁忌癥是--3月內(nèi)發(fā)生腦出血
34.血能養(yǎng)氣指的是—?dú)獾某涫⒑凸δ艿陌l(fā)生離不開血的濡養(yǎng)
35.足之三陽都能治療的是---頭面病
36.陽脈之海是--督脈
37.雙眼瞼下垂--重癥肌無力
38.心肺病疼痛部位---胸部
39.腎病疼痛部位--腰部
40.小柴胡湯主治寒熱特點(diǎn)---往來寒熱
41.疾病發(fā)生的內(nèi)在因素是--正氣不足
42.冬天感寒,夏季發(fā)病---伏而后發(fā)
43.積癥中期的治療原則--
44.陰陽俱虛因?yàn)?--陰陽互損
45.真熱假寒,真寒假熱---陰陽格據(jù)
46.肺氣虛的咳嗽特點(diǎn)--
47.表證與里證的準(zhǔn)確概括---
48.生痰之源---脾
49.貯痰之器---肺
50.反治法---通因通用
51.巖瘤的病機(jī)---本虛標(biāo)實(shí)
52.含有干姜、人參的方劑是---
53.每因情志不舒而發(fā)熱---氣郁發(fā)熱
54.不會(huì)出現(xiàn)神昏癥狀的是----肝陽上亢,痰火擾神,痰蒙心神,陽明腑實(shí)?
55.濕邪侵襲---重痛
56.寒邪侵襲---絞痛
57.脅痛多因---氣滯、濕熱、痰飲
58.視物旋轉(zhuǎn),如坐舟車---目眩,目昏,雀盲?
59.細(xì)菌性痢疾---粘液膿血便
60.寒秘的治則是---溫里散寒,通便止痛
61.清燥救肺湯不能體現(xiàn)的是—清法,溫法,降法,潤法,?
62.玉女煎治消渴用于——胃熱熾盛
63.持續(xù)性全身發(fā)紅見于——
64.膩苔
65.小兒感寒,惡寒無汗,發(fā)熱,鼻流清涕等,治法—辛溫解表
66.小兒指紋鮮紅浮露見于—熱證
67.伸舌偏左或偏右—歪斜舌
68.不屬于實(shí)喘的是—腎虛不納
69.嘔吐成噴射狀——熱擾神明
70.脈體闊大,來盛去衰——洪脈
71.主痰的是——弦脈(促,細(xì),微,沉,弦)
72.虛里疼痛,放射至左肩,為哪臟病變——心臟
73.庫瓦西耶征為——胰頭癌
74.為DNA的是——乙肝
75.霍亂致病為——
76.HIV不通過什么傳播——
77.表證和里證最準(zhǔn)確的概括是——惡寒發(fā)熱同見,惡寒發(fā)熱獨(dú)見
78.血熱證
79.血寒證
80.心悸失眠,頭暈眼花等——心血虛
81.心悸,胸痛,伴寒相——寒凝心脈
82.咳嗽,痰少難咳,鼻咽干燥等——風(fēng)燥犯肺證
83.腎虛水泛證臨床表現(xiàn)
84.腎陽虛證見——?
85.腎虛不固證見——胎動(dòng)不安
相關(guān)推薦:
2013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真題及答案專題 真題及答案交流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