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概述】
最近《2013年廣州少先隊員媒介素養(yǎng)調研報告》正式出爐,調查顯示廣州兒童微信擁有率為55.1%,73.8%的孩子每天使用QQ進行交流,36.9%的孩子認為自己上網了解的知識比爸爸媽媽多,這讓不少家長驚呼,原本對10歲孩子的擔心如今提前到了2歲。
《新快報》:新快報訊 微博微信流行當下,只有成人愛刷微博掃微信嗎?昨日是少先隊建隊64周年紀念日,據(jù)廣州市少工委發(fā)布的2013年廣州少先隊員媒介素養(yǎng)調研報告顯示,廣州“00后”超五成孩子愛刷微博掃微信。本次調研對象為小學1至6年級的少年兒童,在廣州十區(qū)兩市15所學校展開,共發(fā)放問卷3770份,回收有效問卷3036份。
《中國新聞網》:家長李女士最近發(fā)現(xiàn)了一件事,正在上小學五年級的女兒居然偷偷用她的手機發(fā)微信。在學校門口當她和其他家長交流時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孩子都開微博玩微信,而對于孩子們的這種做法,很多家長表示很糾結。
《南方日報》:微信也逐漸成為孩子喜歡的交流通訊方式。廣州市兒童微信擁有率為55.1%,其中37.7%的孩子會使用微信聯(lián)絡親朋好友。另外,有58.1%的兒童擁有微博,并且這一比例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
【相關評論】
父母的媒介使用和孩子的媒介使用具有較高的相關性,其媒介的偏好大多是一致的,“00后”的接受能力很強,父母的媒介使用習慣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其成人化,也學父母開始使用微博微信。
——新快報評論
隨著現(xiàn)代社會人們溝通方式的升級,微博微信已經成為好友間溝通的新方式,現(xiàn)在孩子溝通的方式已經不僅僅局限在打電話和發(fā)短信這樣“原始”的方式,微博和微信等溝通方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所采用。為了迎合孩子對手機的新需求,很多家長已經為孩子購買了智能手機,于是,孩子們溝通便有了新途徑。
——中國新聞網
借助微博、微信這些新興社交媒體,“00后”從小就是“小記者”、“小主編”,他們不但是媒介的接受者和使用者,還成為積極的傳播和溝通者,這對他們未來的社會政治參與方式將產生重大影響。
——《南方日報》
【模擬題】
有調查顯示,廣州過半孩子喜歡刷微博掃微信,對此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解析】
【試題類別】
綜合分析之社會現(xiàn)象類試題
【考查要素】
對現(xiàn)象的宏觀整體把握、組成部分的微觀分析以及各要素間的相互聯(lián)系
【思路點撥】
綜合分析社會現(xiàn)象題考查考生對社會現(xiàn)象及其所反映本質問題的分析判斷能力,要求明確、全面、透徹。因此,此題應首先通過孩子喜歡刷微博掃微信這一現(xiàn)象揭示其反應的社會本質,其次需要分析該現(xiàn)象客觀存在的原因以及可能帶來的相關影響,最后可以結合當前實際情況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或建議。
【參考答案】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代社會人們相互溝通的方式也不斷升級,微博和微信也逐漸成為朋友之間相互溝通的新渠道,并且這些新的溝通方式也不斷在中小學生中普及開來。有關調查顯示,廣州過半學生愛玩微博微信,且使用微博微信的中小學生用戶呈上升趨勢,這既是信息化社會發(fā)展的時代要求,也給學生家長帶來了諸多困惑,所以我們應該全面地看待這個問題。
首先,中小學生使用微博微信有著諸多方面積極作用。如果能用之有效,玩之有度,既可以讓他們第一時間了解新鮮資訊,是與現(xiàn)代社會接軌并融入其中的非常好的方式;也可以借助其加強與朋友之間的溝通,是與朋友相互了解的良好渠道;更能增進與父母之間的交流,是與親人維護親情的新型平臺。
其次,不可否認,長時間沉溺于微博微信也會隨之產生一些不利影響。如果將大部分時間花在網絡上,不僅會影響日常的學習,還會因為接受較多不良信息或沉迷網游從而影響身心健康。
因此,對于這一現(xiàn)象及趨勢,老師或家長不應聽之任之,也不能一味地命令禁止,應該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之間形成合力,積極引導,從而揚長避短。對此,我有如下建議:
其一,父母可以監(jiān)督自己孩子的手機等終端的使用時間或方式,也可以以行導行,引導其多關注時事新聞或學習相關的公眾賬號,以促進吸收和積累知識,當然,也可以培養(yǎng)孩子多方面的興趣,用書本閱讀等諸多其他方式豐富學習生活。
其二,老師也應該培養(yǎng)學生對新生事物的正確心態(tài),引導學生多加強與同學、與老師、與父母之間的分享和交流。學生自身也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合理控制上網時間,防止沉迷,自覺抵制不良信息,遠離不健康資訊。
其三,我們整個社會也應該為廣大中小學生營造一個健康的網絡氛圍,讓網絡成為多方有力監(jiān)管,社會正確對待,全民善于使用的有利工具。
總而言之,網絡是一把雙刃劍,關鍵在于如何使用。這既需要多方監(jiān)管,也要個人自律,需要法規(guī)強力約束,也要網民共同維持。這樣,才能在科技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也讓科技推動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