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各省公務員考試 |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安徽 |
福建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河南 | 河北 | 湖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新疆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黑龍江 | 遼寧 | 吉林 | 內蒙古 |
山西 | 寧夏 | 青海 | 深圳 |
從豬肉價格暴漲成為熱議話題說起……
北京豬肉價格一個月上揚14次,價格比去年翻倍;沈陽肉價一年內翻番;青島肉價一月漲四次;長沙
對于豬肉漲價,普通百姓不僅早已有了切身體會,而且對此的感受也完全有別于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
也有“市場決定論”者認為,豬肉價格上漲,是生豬產業(yè)鏈“完全市場化”的必然結局——飼料漲價了,成本提高了,生豬價就要漲,生豬價高了,豬肉價也要高。經過市場的配置,養(yǎng)豬的、賣肉的、吃肉的,才能在各取所需中實現利益均衡。持這種觀點的人恰恰忽略了,在豬肉的生產、流通、消費三環(huán)節(jié)中,消費是最被動的一環(huán)。因為豬肉基本可以認定為生活必需品,需求上有著相對的剛性,價格幾乎無法抑制需求。這種“多貴也要吃”式的被動,顯然不是僅靠市場調節(jié)就能很好解決的。
如何通過“有形之手”,讓百姓在現行收入水平能夠承受的情況下消費豬肉,顯然還是各級政府的一大民生工程。因此,當前的豬肉漲價,從百姓口袋里多掏走的那一部分錢,原本就是不應該全部推給市場的,而是有著相當程度的人為原因。改革開放以來,政府曾經專注于解放生產力,養(yǎng)豬的規(guī)模化、產業(yè)化積極性被激發(fā),屠宰市場也全面開花;此后,政府關注食品安全,圍剿私屠亂宰。但對于如何保證在一定警戒價位之下滿足豬肉供應,關注度有所減弱。
據悉,國家有關管理部門關注肉價波動,已組織專門人員赴市場調查。專門調查當然是必要的,但筆者以為,調查不能僅限于淺表層次的就事論事,更應該以系統化的眼光和思路,深挖本次豬肉漲價潮的政策原因,把好脈,穩(wěn)調控,才能見實效。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吧公務員欄目
希望與其他公務員考生進行交流?點擊進入公務員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