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所說的提煉矛盾,指的是近年的某些申論試題,要求提煉某個問題中包含的一對矛盾或幾對矛盾。例如:2005年國家公務員申論考試第三題第一小題要求,簡述給定資料羅列的解決我國農村農民問題多種意見反映的“兩種不同思路”;2006年山東省申論考試第四題要求,簡述給定資料包含的“使人們無擔憂地維護社會正義”多種舉措中體現(xiàn)出的兩種不同的理念;2005年遼寧省申論考試第一題要求,根據給定資料,概述關于我國個人所得稅問題所爭論的焦點;2006年北京市社會在職申論考試第三題要求,歸納出給定資料中探討的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幾對矛盾。通過對以上試題的分析研究,我們找到如下的解題思路和模式:
第一 ,通過對段意的合并、歸納來提煉“矛盾”。如2005年國家申論試卷,我們從給定資料的1~9自然段中,提煉出“國家扶持”的思路;從10~12自然段中,提煉出“勞務輸出”的思路。由此提煉出解決我國農村農民問題的“兩種思路”。再如2006年山東省申論試卷,我們從資料的15、19段中,提煉出“正面宣傳教育”的理念;從資料的11、13、14、16、18、20段中,提煉出“證人保護制度”的理念。由此,我們提煉出“使人們無擔憂地維護社會正義”多種舉措中體現(xiàn)出的“兩種不同的理念”。
第二,從語句給出的對應范疇找出“矛盾”。例如:2006年北京市社會在職申論試卷,我們從給定資料的第19段的“達到經濟利益和文化價值的雙贏”的語句中,提煉出“經濟利益”和“文化價值”這對矛盾,從第15段的“關鍵在于如何開發(fā)利用,是破壞性的,還是保護性的”,提煉出“破壞”和“保護”這對矛盾;2006年山東省申論試卷,我們從給定資料第1段的“既要堅持強大的正確輿論導向,又要有機制和體制層面的得力措施,才能有效地整治不良社會風氣”的語句中,提煉出關于“正確輿論導向”和“機制體制措施”這兩種不同的理念;2005年遼寧省申論試卷,我們從資料3的第1段提煉出“提高”(起征點),從資料4的第2段提煉出“適度”(起征點),從資料3的第2段中提煉出“全國統(tǒng)一”和“交給地方”,從而得出“提高”與“適度”、“全國統(tǒng)一”與“交給地方”關于我國個人所得稅問題爭論的兩個焦點。
第三,從語句中某個范疇去聯(lián)想對應范疇,構成一對矛盾。例如:我們從2006年北京市社會在職申論試題給定資料第19段中,發(fā)現(xiàn)“市場手段”的范疇,由此聯(lián)想到“計劃手段”的范疇,二者構成文化遺產保護中的一對矛盾;我們從第5段發(fā)現(xiàn)“安全”一詞,由此聯(lián)想到(傳統(tǒng)文化)“活動”一詞,二者構成傳統(tǒng)文化活動與保障安全的矛盾。
第四,從某種現(xiàn)象、事物中發(fā)掘某種蘊涵的矛盾。2006年北京社會在職招生申論試卷給定資料20的第2段,介紹了北京“皇城根遺址公園”,體現(xiàn)了城市建設和保護文化遺址的矛盾統(tǒng)一。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