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話原文】
習近平總書記5日下午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guī)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是關系上海發(fā)展的大問題。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城市精細化管理,必須適應城市發(fā)展。要持續(xù)用力、不斷深化,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增強社會發(fā)展活力。
——2017年3月5日,習近平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參加審議
【內容解讀】
治理者的針腳密不密,決定了城市運行的陣腳穩(wěn)不穩(wěn)。面對復雜問題,現代城市處于高度變動之中,管理無法一勞永逸!袄C花”成為共識,意味著城市管理迎來全方位轉變。這種思維強調因地制宜、因時而異,堅持從需求出發(fā)、突出問題導向,以最精細的態(tài)度來面對城市治理。
“繡花”一樣的管理,單靠政府大包大攬,很難再行得通,必須學會調動多元力量。同樣是公共自行車,共享單車贏在了真正以需求為導向,而非行政化布局與管理。這個案例足以說明,全靠政府包攬,既不實際,也不實惠,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以更開放的胸懷讓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走上“多點開花”乃至“百花齊放”的軌道。當然,對于市場無法觸及、不愿觸及的公共領域,政府應當更加用力。當政府、市場與社會能夠各司其職,精準治理、良性治理才成其可能。
【案例素材】
1.城市網格化管理,探尋精治共治機制。
“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還管網格和綠地!睎|城區(qū)龍?zhí)督值莱墙ǹ瓶崎L王秀云,最近多了個“頭銜”——夕照寺西里南區(qū)巷長。對自己的“權力”,她這樣幽默形容。和王秀云一樣,北京核心區(qū)2435條背街小巷,都有了自己的街長、巷長。街長、巷長不是官兒,“管天”“管地”其實“管”的是責任。
在北京背街小巷整治中,城建、綜治、安全、工商、城管等相關部門都納入進來,形成治理合力,各部門定期召開街巷理事會進行決策、協(xié)調并監(jiān)督整改。街長、巷長本身沒有執(zhí)法權、行政命令權,主要是做溝通反映、協(xié)調督促、穿針引線的工作,是解決問題的“前臺”。
街長、巷長不是新增加人,而是均由街道干部擔任,讓他們下沉到社區(qū),就是讓他們來用心操持其中的每一件事,把精細化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一句話,街巷長,就是背街小巷整治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2.精細化城市治理。
西單橫二條距離中南海紅墻不到半站地。它的名氣不只來自位置,更因為曾經的紅火。橫二條是西單商圈著名的“京城最火小吃街”,500米長的胡同,大大小小的小吃店、小商鋪就有四十多個。
橫二條有多紅火,也就有多臟、多亂。幾乎所有的小店都有臨建、違建,開墻打洞,占道經營,垃圾堵了下水道,臟水遍地流……
最新出臺的《首都核心區(qū)背街小巷環(huán)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方案》提出,從2017年起,利用3年時間,對核心區(qū)背街小巷進行集中全面整治提升,打造“環(huán)境優(yōu)美、文明有序”的街巷胡同。
背街小巷環(huán)境整治提升內容可歸納為“十無一創(chuàng)建”。具體到“十無”,是指無私搭亂建、無開墻打洞、無亂停車、無亂占道、無亂搭架空線、無外立面破損、無違規(guī)廣告牌匾、無道路破損、無違規(guī)經營、無堆物堆料。創(chuàng)建的文明街巷“五好”,是指公共環(huán)境好、社會秩序好、道德風尚好、同創(chuàng)共建好、宣傳氛圍好。
3.精細化的城市管理依靠群眾,服務群眾。
“我現在的名字是‘西城大媽’!”這句自我介紹出自一個大個子高鼻梁藍眼睛的洋大爺之口,怎么聽都像是玩笑。洋大爺卻是認真的。
他叫高天瑞,一個在北京胡同呆了22年的外國人,退休后還樂此不疲地戴上“紅袖標”,管起了雞毛蒜皮的雜事。每天定時出現在什剎海荷花市場前的志愿服務亭里,或為游客指路,或給游客倒水,或幫鄰居吆喝生意,有時甚至“路見不平”管理一下小商小販——“西城大媽”就是這樣一個志愿者群體。
北京城可不只有“西城大媽”、“朝陽群眾”,汲取傳統(tǒng)智慧、結合現實工作,動員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城市精細化管理,出現了大量生動實踐,石景山“老街坊議事會”、“海淀網友”、“豐臺勸導隊”、東城的“小巷管家”等都是響當當的居民自治共治品牌。從單純的治安防范到復雜的法律服務,從調解矛盾糾紛到督促環(huán)境整治,這些熱心的街坊們,不僅構筑著首都平安的銅墻鐵壁,也完善著北京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服務網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