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錄取還在進行中,不少學生和家長在焦急地等待塵埃落定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各省都有一些政策的微調。比如北京高考首次采取“大平行”的志愿填報方式,考生在出分以后填報志愿。根據北京市高招方案,考生可分別填報6所平行志愿高校,每所高校填報6個專業(yè),按照“分數優(yōu)先、遵循志愿”的原則投檔。廣西則打通二本、三本界限,合并錄取。不少省份的高考加分政策也進一步縮水、瘦身。
這些錄取政策的調整會給考生及高校帶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zhàn)?怎樣的招生錄取方式才更為公平合理?為此,記者日前采訪了身在其中的當事人和相關專家。
現實:學校的錄取分數提高了
7月20日,中國人民大學向媒體、考生、家長以及社會監(jiān)督員打開招生錄取現場的大門,并詳細介紹了招生錄取的全過程。
在人民大學,經過重重關卡,記者來到一間計算機房,招生工作人員正忙碌地查閱檔案。人大招生辦主任李向前說:“錄取的工作流程是這樣的:各省招生辦會根據提檔比例將考生信息投檔到學校,然后學校的招生工作人員進入閱檔錄取階段。錄取軟件可以根據考生的志愿、分數自動分配專業(yè),沒有人為操作的程序,之后將錄取結果發(fā)給省招辦復核。每個工作人員負責五到六個省份,整個系統(tǒng)都在監(jiān)控之下操作,非常透明!
而今年的大平行志愿改革,也給人大帶來了一些不一樣的變化!白蠲黠@的變化是學校的錄取分數提高了。今年人大在北京的一批文科錄取線是660分,理科為686分。文科錄取線提高10分,排名提高60名;理科錄取線提高20分,排名提高500名。同時,我們感覺到一些考生及家長對改革的具體內容不太了解,有的學生在志愿填報上沒有拉開績差,連續(xù)報的六個專業(yè)志愿都相似,這樣的后果是,如果第一專業(yè)錄不上,六個專業(yè)可能都錄不上。這時我們會和考生及家長溝通,盡量把他們的損失降到最少!崩钕蚯罢f。
而對于各省的政策微調,李向前的感受是“規(guī)則更嚴格了,比如高考加分政策,有加分的學生越來越少。去年358人有高考加分,今年只有146人,而農村生源在大幅度增加,通過貧困生專項計劃和圓夢計劃等,更多的農村生源進入高水平大學”。
對于學生和家長來說,平行志愿、刪減高考加分等一系列的錄取改革方式盡管在程序上更為公平,但它帶來的“焦慮和糾結”卻并沒有減少。北師大二附中高三學生陳寧(化名)高考成績669分,在全市排名1807名,她的目標高校是對外經貿大學!斑@個成績往年肯定能如愿入學,但是今年大平行志愿改革后,排名靠前的高校分數線都上升了,現在只能觀望!标悓幷f。
改變:將“唯分數論”推到了極致
平行志愿并不是一個新出現的方式,自2008年試點開始,它就以勢不可當的速度迅速鋪開,現在幾乎覆蓋了我國的所有省區(qū)。
“對政策制定者而言,實行平行志愿的初衷是為了降低考生填報志愿的風險,希望達到一種‘上不了天堂,至少不會進地獄’的效果。”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指出,平行志愿迎合了考生和家長的現實需求和短期利益,這也是它幾乎覆蓋全國的根本原因。
但在湖北省教育考試院研究員胡向東看來,知分報志愿與估分報志愿區(qū)別不大,因為競猜的格局并沒有發(fā)生變化,學生雖然知道了自己的分數,但并不清楚其他考生的填報情況。對學生來說,則有明顯的好處,它減輕了考生及家長的焦慮心態(tài),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賭博的風險”。
北京市豐臺二中副校長陳維賢也認為,知分報志愿是最利于考生的方式,特別是高考排名比較靠前的考生!暗珡母咝=嵌瓤,‘切蘿卜段’式的方式并不利于一般高校的發(fā)展。”
“不得不承認,這種方便了廣大考生的填報志愿方式,進一步放大了分數的作用,將‘唯分數論’推到了極致,導致了高校分數扁平化的現象愈發(fā)嚴重,高!燃墶l(fā)明顯!焙驏|接著說道,“往年有些學校可以因為學生填報失誤而‘撿到’一些好學生,但現在,這些學校基本撈不到優(yōu)質生源了。長此以往,學校的生源對象將固化,老師的教學思維也將隨之固化,將從一定程度上抑制學校、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秦春華對此表示贊同。他說:“平行志愿人為地把大學在考生和家長心目中按照錄取分數高低分出了三六九等,并由此形成了畸形的社會認知,對學生未來的就業(yè)和人生發(fā)展都產生了負面影響,其危害恐怕不僅限于大學,也損害了社會的活力和流動性!
未來:高考改革帶來的“多元錄取”
盡管今年北京市將錄取方式改為“知分報志愿”,秦春華卻認為:“無論哪種方式,都是過渡性的產物。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方向,未來將實現‘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yè)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jiān)督的運行機制’,目前的高考錄取方式可能會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
“一個可以期待的方向是,考生憑借高考、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及其他考試成績向大學申請入學資格,經大學自主測試后決定是否錄取,學生也可以在不同的學校之間進行選擇。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這是很有可能實現的。”秦春華說。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只有打破目前的分省按計劃錄取制度,實行基于全國統(tǒng)一測試基礎之上的高校自主招生,才能破解這一問題。“全國各地學生都可在任何地區(qū)選擇參加高考,并以這一成績自主申請大學,這就使高考擺脫戶籍限制,成為自由高考。另外,大學在實行自主招生時,可以將地區(qū)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因素作為評價學生的指標,以此校正各地的教育水平差距,補償高考公平。然而,只有當大學實行自主招生、多元評價時,才能有這樣的靈活性。”
“隨著《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出臺,一紙波瀾壯闊的新方案讓我們看到了高考改革的未來方向與希望,”胡向東說,“《意見》強調,探索基于統(tǒng)一高考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也為今后高考的‘多元錄取’照亮了‘前路’!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最新資訊、職位表、真題答案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