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行測數(shù)學運算中常有一些題用一種較為隱晦的表述方式陳述內容,制造一定迷惑性,以此來考察考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這一類題,如何透過其表面的冗長而朦朧的表達,看到其中的真實含義?華圖冷老師通過歷年真題來揭秘如何識破數(shù)學運算題的迷惑表述 ,破解其中隱藏的奧秘。
例1:一個浴盆,若單放熱水,10分鐘可以放滿;單放冷水,8分鐘可以放滿。小王因為大意,沒有把排水的塞子塞上,當他把冷水管和熱水管都全部打開,并且把水放滿,關上冷水和熱水龍頭之后,過5分鐘水就漏完了,那么小王放滿浴盆的水,一共用了多少分鐘 ( )[2008年江蘇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真題B類-74]
A.50
B.48
C.45
D.40
解析:題目當中有“小王因為大意,沒有把排水的塞子塞上,當他把冷水管和熱水管都全部打開,并且把水放滿,關上冷水和熱水龍頭之后,過5分鐘水就漏完了”的一句表述,表面看來是一個三個水管同時工作的干擾工程問題,實際上只表達了漏水管在5分鐘可以將整個浴盆中的水漏光的含義。倘若考生不仔細讀題,或是對題目理解不透徹,容易對其造成誤解。本題通過一個兩個進水管,一個排水管的干擾型工程問題考察考生對工程問題的分析和解答能力,同時也考察了考生對復雜題目外表下隱藏的真實含義的理解能力。
例2:甲杯中有濃度為17%的溶液400克,乙杯中有濃度為23%的溶液600克,F(xiàn)在從甲、乙兩杯中取出相同總量的溶液,把從甲杯中取出的倒入乙杯中,把從乙杯中取出的倒入甲杯中,使甲、乙兩杯溶液的濃度相同。問現(xiàn)在兩杯溶液的濃度是多少( )[2008年北京應屆生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真題-14]
A.20%
B.20.6%
C.21.2%
D.21.4%
解析:此題的表達,表面看來是從兩杯中各取相同總量的溶液,倒入對方杯中,達到濃度相同的效果,并求解此時濃度。該表述實際上等價于將兩杯溶液全部倒入一個大容器中使其混和均勻,求這時的濃度。如果考生可以將題中的表達方式理解到這樣一層含義就可以輕松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這時題目已經等價于一個簡單的溶液混和問題,應用混和前后溶質的量相等,列方程,非常容易解決。
以上兩例題均是題目中用一種復雜的方式表達一個簡單的問題,考生需要具備一定的分析判斷能力才能解決此類問題。還有一類題,題目的表述中有意混入了一些與解題無關的條件,迷惑考生,如果考生不能迅速識別,便列出較為復雜的方程,影響解題速度。如:
例3:為了把2008年北京奧運會辦成綠色奧運會,全國各地都在加強環(huán)保,植樹造林。某單位計劃在通往兩個比賽場館的兩條路的(不相交)兩旁栽上樹,現(xiàn)運回一批樹苗,已知一條路的長度比另一條路的兩倍還多6000米,若每隔4米栽一棵,則少2754棵;若每隔5米栽一棵,則多396棵,則共有樹苗( )[200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真題一卷-47]
A.8500棵
B.12500棵
C.12596棵
D.13000棵
解析:此題是一個典型的非閉合植樹問題,需要應用植樹棵數(shù)=間隔數(shù)+1的方法解題?忌晳T于用路程的長度表達植樹棵數(shù)這樣一種思路,而題目當中要在兩條路的兩旁植樹,而又給出了兩條路的長度關系。引導學生列出如下方程:設其中較短的一條路長度為x,2(x/4+1)+2[(2x+6000)/4+1]-2754=2(x/5+1)+2[(2x+6000)/5+1]+396解出路程長度,從而代入方程的一邊,求出樹苗棵數(shù)。而實際上題目當中只是敘述了一個在四條路上植樹的問題,考生只需要用兩種植樹方式表達出四條路的總長度,根據(jù)此長度相等來列方程,如下:設共有樹苗x棵,4(x+2754-1*4)=5(x-396-1*4)。對比兩個方程,容易發(fā)現(xiàn)第二個方程求解明顯比第一個方程容易,并且第二個方程可以直接解出樹苗的棵數(shù),而第一個方程需要解出路的長度再代入方程解出樹苗棵數(shù),過程繁瑣復雜浪費時間,并且容易出錯。此題正是通過“已知一條路的長度比另一條路的兩倍還多6000米”這樣一個條件引導學生去思考四條植樹路線的各自長度,而對于解決問題,只需要知道路的總長度和植樹路線數(shù)即可。題目正是通過一句多余的表述,引導考生朝向復雜的方向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浪費考場寶貴時間。
以上分別是通過復雜表述迷惑學生分析問題,和通過多余表述誤導學生列出繁雜方程不便于解題?忌枰邆漭^強的判斷,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解決此類問題。在備考練習當中需要對此類問題多加注意,培養(yǎng)自己分析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才能在考場上從容應對這一類迷惑型題。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