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值法,顧名思義,就是給某些未知量一定的特殊值,從而達到便于解決問題的目的,實際上賦值法所體現(xiàn)的是從一般到特殊的轉化思想,即把抽象問題具體化,把未知數(shù)變成已知數(shù)。當題目中沒有涉及某個具體量的大小,并且這個具體量的大小并不影響最終結果的時候,我們運用賦值思想,將這個量設為某一個有利于計算的數(shù)值,從而簡化計算。
一、什么時候使用:未知數(shù)比較多,不利于直接列式計算
特征:分數(shù)、百分數(shù)、比例、倍數(shù);
題型:比例問題(工程、行程、溶液、經(jīng)濟)。
二、如何使用:往往賦整數(shù)(最小公倍數(shù))、設份數(shù)。
接下來我們結合歷年天津公務員行測數(shù)量例題看看賦值法思想如何應用。
【例1】某車間進行季度考核,整個車間平均分是85分,其中2/3的人得80分以上(含80分),他們的平均分是90分,則低于80分的人的平均分是多少?( )
A.68 B.70
C.75 D.78
【答案】C
【解析】根據(jù)分數(shù)特征,采取賦值法。設學生人數(shù)為3人,低于80分的人的平均分是x,則可以得到85*3=90*2+x,可以求出x=75,所以選c。
【小結】此題中具體量只告訴了分數(shù),人數(shù)、總分都不知道,這是時候未知量多,已知量少,采取賦值法,簡化運算。
【例2】小王步行的速度比跑步慢50%,跑步的速度比騎車慢50%。如果他騎車從A城去B城,再步行返回A城共需要2小時。問小王跑步從A城到B城需要多少分鐘?( )
A.45 B.48
C.56 D.60
【答案】B
【解析】行程問題,設小王跑步的速度為2,則步行的速度為1,騎車的速度為4,設去時的時間為x,則返回時的時間為120-x.可以得到4x=1*(120-x),x=24,跑步的時間為24*4÷2=48.
【小結】在行程問題中S=VT,如果只告訴了其中一個量,就可采用賦值法迅速解題。
【例3】一杯糖水,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糖水的含糖百分比為15%;第二次又加入同樣多的水,糖水的含糖量百分比為12%;第三次加入同樣多的水,糖水的含糖量百分比將變?yōu)槎嗌?( )
A.8% B.9%
C.10% D.11%
【答案】C
【解析】賦值法,賦溶質為60。在加水的過程中溶質的量是不發(fā)生變化的,第一次加完水后溶液總重量為60÷0.15=400,第二次加完水后溶液的總重量為60÷0.12=500,說明加了500-400=100的水,下一次再加這么多水,濃度變?yōu)?0÷(500+100)=10%.
【小結】首先找出不變量,再通過已知量的最小公倍數(shù)來賦值,從而簡化運算。
【例4】某服裝店老板去采購一批商品,其所帶的錢如果只買某種進口上衣可買120件,如果只買某種普通上衣可買180件,F(xiàn)在知道,最后該老板買的進口上衣和普通上衣的數(shù)量相同,問他最多可以各買多少件?( )
A.70 B.72
C.74 D.75
【答案】B
【解析】假設服裝店老板所帶的錢為360元,則普通上衣每件2元,進口上衣每件3元,故一共各最多個買360÷(2+3)=72件。選B。
【小結】在兩次采購情形下,所帶的錢不變,故可將錢賦值為360元(120與180的最小公倍數(shù))。
【例5】一塊試驗田,以前這塊地所種植的是普通水稻,F(xiàn)在將該試驗田的1/3種上超級水稻,收割時發(fā)現(xiàn)該試驗田水稻總產(chǎn)量是以前總產(chǎn)量的1.5倍。如果普通水稻的產(chǎn)量不變,則超級水稻的平均產(chǎn)量與普通水稻的平均產(chǎn)量之比是( )。
A.5∶2 B.4∶3
C.3∶1 D.2∶1
【答案】A
【解析】此題中一個具體的量都沒有告訴,根據(jù)分數(shù)和倍數(shù)特征,考慮賦值法。設試驗田3份,普通水稻每塊的產(chǎn)量為1,則開始的總產(chǎn)量為1*3=3,后來的總產(chǎn)量為3*1.5=4.5,后來的總產(chǎn)量由普通水稻2和超級水稻1組成,超級水稻的平均產(chǎn)量為4.5-1*2=2.5,所以超級水稻與普通水稻平均產(chǎn)量之比為2.5:1=5:2.
【小結】當題目中一個具體量都沒有告訴,而且具有分數(shù)和倍數(shù)的特征,往往可以進行兩次賦值來簡化運算。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