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測邏輯判斷題目中,題目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至多”“至少”之類的詞,不少考生面對這種表述的時候就會非常糾結,不能準確理解其含義。其實,對于這種表述,我們可以找到對應的翻譯方式。如果是“至少有一個”,那么用邏輯語言“或”表示即可,但是如果表述比較復雜,不容易翻譯成邏輯語言,我們也無需從言語理解的角度去絞盡腦汁,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就是利用基礎的數(shù)學知識,把“至多”“至少”都用不等式表示出來,其含義也就一目了然了。比如“甲、乙、丙、丁四人中,至少有2個人參加會議,如果這句話為假,我們可以得到的結論是什么?”對于這種表述,我們可以首先把“至少2人”用不等號表示為“≥2”,這句話為假,說明其矛盾為真,說明參加會議的人是“﹤2”,即只有1人。下面考試吧公務員考試網(wǎng)通過一個具體的題目來強化這一方法的訓練。
例:副校長:我主張王老師和邱老師中至多有一人可以被推薦為國家級教學名師候選人。校長:我不同意。以下哪項最準確地表達了校長的意見?( )
A.王老師和邱老師都不可以被推薦為國家級教學名師候選人
B.王老師和邱老師中至少有一人可以被推薦為國家級教學名師候選人
C.王老師和邱老師都可以被推薦為國家級教學名師候選人
D.如果王老師可以被推薦為國家級教學名師候選人,則邱老師也可以
【答案】C。解析:這道題目中出現(xiàn)了“至多有一人”,可以用不等號表示成“≤1”,而校長說“我不同意”,說明校長的觀點與上述不等式矛盾,即“>1”,由于一共就兩個人(王老師和邱老師),因此兩個人都被推薦為國家級教學名師候選人。對于這道題目,其實也是矛盾的一種典型的考察方式——已知真求假。通過校長的“我不同意”這句話,我們需要準確判斷出需要通過求矛盾來解答題目。
考試吧公務員考試網(wǎng)認為,用數(shù)學方式表達邏輯題目,也是我們作答有些題目的一個巧妙的思路。把握學科之間的這種關聯(lián)性有助于我們把知識融會貫通,熟練運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