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大綱全面?zhèn)淇?011年江西省公務員行測考試
2011年江西省錄用公務員考試公告、大綱、職位表于2011年3月9日發(fā)布,2011年江西省考試錄用公務員計劃總數(shù)3815名,計劃總數(shù)比去年稍微減少。其中公務員招考計劃3362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工作人員招考計劃453名。在此,專家對本次考試的行測大綱進行深度解讀,為幫助應試者及時把握大綱中行測部分的最新變化,準確理解其深刻內涵,制定合理的備考計劃。
一、透視大綱
(一)試卷題型順序與2010年一致
根據(jù)2011年江西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公共科目考試大綱的表述,從整體上來看,行測部分依然由言語理解與表達、數(shù)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和常識判斷五部分組成。
此等題型嚴格按照對公務員業(yè)務能力的要求安排順序,彰顯科學性。良好的言語理解與表達能力是公務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試題以此為第一部分,設置兩種題型,繁簡得當,莊重而科學。其后緊跟數(shù)量關系、判斷推理和資料分析三大部分,考查內容豐富,要求標準漸高,全面測查能力。終以常識判斷收尾,薈萃多學科知識,綜合衡量應試者的知識水平。
從思維方式的訓練和拓展的角度來講,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并重,抽象思維和具象思維比肩。
(二)常識判斷部分有細微差別
與2010年相比,2011年江西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公共科目考試大綱對常識判斷部分的描述,存在一個細微差別:在2010年“主要測查報考者對法律、政治、經(jīng)濟、管理、歷史、自然、科技等方面知識的運用能力”的基礎上,增加了“主要測查報考者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重點測查對國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綜合管理基本素質等”的描述。此差別突出體現(xiàn)了考試不僅僅注重考查應試者的知識儲備,而是更加強調對于事物的基本的分析判斷能力,重在務實,不僅要會運用,還要會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舉一反三,正確判斷。
二、全面解讀與備考策略
以下將就考試的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科目進行具體解讀并提供相應的備考策略:
(一)言語理解與表達,“準確理解”是關鍵
與2010年相比,2011年江西省公務員考試大綱對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增加了對具體題型的描述,即“常見的題型有:閱讀理解、邏輯填空、語句表達等”,其對于應試者的言語能力的要求則與去年的考試大綱具有極大的趨同性。
1.閱讀理解
江西省公務員考試大綱將“閱讀理解”作為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的常見題型,并在題型介紹中給出了“閱讀理解”這一題型的例題,同時除答案外還給出了例題的具體解析。由此可見,“閱讀理解”作為江西省公務員考試言語第一題型的穩(wěn)固性,尤其本次大綱給予了可稱之為合法化、明確化的身份證明?梢杂鲆,閱讀理解將仍然將是今后江西省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的重點考查。
常見考查形式是:針對一段材料,根據(jù)所給問題,在四個備選項中選出能夠滿足問題要求的一項。對于應試者的語言理解、邏輯分析等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
【備考策略】閱讀理解這一題型的綜合性比較強,要求應試者有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與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在應試者備考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多閱讀一些材料,尤其是一些社科類文章,在閱讀中鍛煉自己對材料的理解、分析、推理、總結、歸納能力。迅速而準確地理解文字材料內涵成為言語理解與表達的制勝法寶。
2.邏輯填空
“邏輯填空”作為一個名詞第一次出現(xiàn)在2011年江西省公務員考試大綱中,其原型實際上就是以往公務員考試中的選詞填空題型,而其正式作為選詞填空的代名詞出現(xiàn)是在201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大綱中。由此可見,江西省公務員考試的考試風格不斷向國家公務員考試這一風向標看齊,在某種程度上研究國家公務員考試的情況也有助于分析江西省公務員考試!斑壿嬏羁铡敝卦诳疾閼囌邔υ~語的把握與運用能力。
常見考查形式是:一段材料,中間去掉一個或幾個詞語,根據(jù)選項補充完整,知識考查的綜合性強,涉及范圍廣,要求應試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詞語積累及詞語辨析能力。
【備考策略】邏輯填空部分的主要考點有三個:實詞、虛詞、成語。這種題型的難點在于關聯(lián)詞、同義詞和近義詞的區(qū)分,應試者要在備考過程中應該注意積累這方面知識,并多做練習,以培養(yǎng)對詞語辨析的技巧和敏感性。
3.語句表達
2011年大綱的題型介紹中出現(xiàn)了“語句表達”這一題型,實際上,以往的江西省公務員考試中也考查過病句等語句表達題型。雖然大綱中沒有給出具體的題型介紹,但是作為首次明確提出的新題型,其重要性還是不可忽視的。語句表達主要考查應試者對閱讀材料中指定詞語、語句的含義的理解,判斷新組成的語句與閱讀材料原意是否一致等。
常見考查形式是:考查形式多樣,病句、句法結構、標點符號等形式。
【備考策略】語句表達部分的考點主要是:病句、歧義句、句法結構、標點符號的使用等等。這一部分雖然考查難度不高,但要求解題的技巧性比較強,因此,專家建議應試者在備考過程中,除了充分掌握語句表達部分的解題技巧外,還應培養(yǎng)對語句分析的解題思路,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