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概括化遷移理論
賈德(C.H.Judd)提倡概括化說,他認為:先期學習A中所獲得的東西之所以能遷移到后期學習B中,是因為在學習A時獲得了一般原理,這種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運用于A、B之中。根據這一理論,兩個學習活動之間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產生遷移的必要前提,而產生遷移的關鍵是學習者在兩種活動中概括出它們之間的共同原理,即在于主體所獲得的經驗類化。所以賈德的遷移理論又稱“概括化理論”。
賈德在1908年所做“水下?lián)舭小钡膶嶒,是概括化理論的經典實驗?/P>
他以五年級和六年級學生作被試,分成兩組。對實驗組Ⅰ只講解簡單的光學折射原理(見圖15),對實驗組Ⅱ除教給光學折射原理之外,還教給水愈深所看到的水中的靶子的實際位置距離相差愈大的原理。對控制組不進行任何提示。首先在水深12英寸處進行實驗,結果,教過和未教過折射原理的學生成績相等。因為所有的學生都要學會使用標槍,理論的說明不能代替練習。接著改變條件,把水下12英寸的靶子移到水下4英寸處,這時兩組差異明顯表現出來,如見表8表示正確擊中靶子所進行的平均試驗次數。結果表明,提示原理具有重要的效果作用,而且提示愈詳細,效果愈好。從各組改善率的比較來看,特別是在實際應用中掌握原理的意義比單純地作為知識學習原理更為有效。
為什么條件改變了(水下12英寸處的靶子移到了水下4英寸處)這兩組的差異明顯地表現出來了:沒有了解折射原理的學生,表現出極大的混亂,錯誤繼續(xù)發(fā)生;而學過折射原理的學生,則適應了水下4英寸的條件呢?賈德在解釋時認為,理論曾把有關的全部經驗(水外的、深水的和淺水的經驗)組成了完整的思想體系。學生在理論知識的背景下理解了實際情況后,就能利用概括了的經驗,去迅速解決需要按實際情況作分析和調整的新問題。
概括化理論主張,不在于僅僅講解概括化原理知識,而在于結合實際講解原理。因此,教育內容和手段同樣受到重視。到目前為止,在提出的原理中,概括化理論是最有發(fā)展前途的理論。
四、關系變換說
關系變換說是格式塔心理學家提出的遷移觀點。他們主張遷移的重要之點,不在于掌握原理,而在于覺察到手段與目的之間的關系。他們認為“頓悟”關系是學習遷移的決定因素,也就是說,遷移不是由兩個學習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而自動產生的某種東西,而是學習者突然發(fā)現兩個學習經驗之間存在的關系的結果。學習者所遷移的是頓悟——即兩個情境突然被聯(lián)系起來的意識?梢姡P系變換說更強調個體的作用。與賈德在射靶實驗中強調的概括化原理相反,關系變換說認為,靶的位置、水的深度、射擊的方法以及光的折射原理等整體和關系的知覺,它們之間的關系才是重要的。
克勒所做的“小雞覓食”的實驗是支持關系變換說的經典實驗。他讓小雞在深淺不同的圖15Ⅰ的前面,進行在選擇卡片B上總能找到食物的學習。A與B這兩張卡片的位置是隨機調換的,所以食物與位置之間無任何關系。小雞準確無誤地選擇卡片B,完全學會這一訓練課題需要400—600次試驗。然后,變換實驗情境,呈現成對卡片Ⅱ,F在的問題是:如果小雞仍然到B下面尋找食物,那就證明遷移是由于相同要素的作用。如果小雞是到兩張卡片中顏色更深的那張C下面尋找食物,那就證明遷移是對關系作出的反應。實驗表明,小雞對新刺激C的反映,為70%。這就證明了選擇不是比較刺激的絕對性質,而是由兩種刺激的相對關系。
五、學習定勢說
學習定勢說考慮的是學習方法的遷移問題。所謂學習定勢,就是習得的學習方法的態(tài)度傾向。一個學生的學習遷移,往往受他的學習意圖或學習心向的影響,這就是學習定勢的作用。先行學習為后繼學習準備了遷移的條件,或使后繼學習處于準備狀態(tài)中,這就有利于遷移。在先行學習中改進學習的一般方法,學會如何學習也能起到定勢的作用,有利于學習遷移。
哈洛(Harlow)著名的“猴子實驗”證明了進行學習方法的學習有利于形成學習走勢。哈洛在實驗中給猴子呈現由兩個刺激組成的配對刺激(例如漏斗與圓筒;圓柱體與圓錐體)。在一種刺激物下面放有食物,另一刺激物下面不放任何東西。實驗中,猴子拿起呈現的某一刺激物的其中一種進行觀察,偶然碰到有食物隨即攝取。這樣反復6次以后,再使用另外一種刺激物,也同樣經過6次辨別學習試驗,雖然不斷變換刺激物,但猴子選擇放有食物的刺激的百分比在快遞上升。這種現象被解釋為“學習方法的學習”。這說明猴子在前幾次辨別學習中學會了選擇的方法,或者說形成了辨別學習的定勢,并將學會的方法或形成的定勢運用到以后的學習中,從而使學習效果得到提高。
相關推薦:2010山東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學重要考點(匯總)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