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材分析
1.1 內容與地位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節(jié),先聯(lián)系前面所學的有關細胞學基礎(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闡明了染色體在前后代遺傳中所起的聯(lián)系作用,再通過對染色體化學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那么,遺傳物質是DNA還是蛋白質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筆,然后通過兩個經典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最后列舉少數(shù)生物只有 RNA而沒有DNA的事實,得出“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這一結論。
本節(jié)內容在結構體系上體現(xiàn)了人們對科學概念的認識過程和方法,是進行探究式教學的極佳素材。在教學中,通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優(yōu)化課堂結構,妙用科學史實例,把知識的傳授過程優(yōu)化成一個科學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從而滲透科學方法教育。
1.2 教學重點
、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1.3 教學難點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2 學情分析
2.1 學生已經具備了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細胞學基礎,掌握了生物的生殖過程、染色體的化學組成、蛋白質與核酸的元素組成等相關知識,這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認知基礎。
2.2 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思維的目的性、連續(xù)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但還很不完善,他們的心智還不能有效控制其行為沖動,對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對探究的目的性及過程,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3 教學目標設計
3.1 認知目標
、 了解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 過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理解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3.2 智能目標
① 通過模擬科學發(fā)現(xiàn)的過程,滲透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 通過對感性圖文資料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歸納等科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3 情感目標
、 通過模擬科學發(fā)現(xiàn)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不斷探究的精神
、 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唯物辯證觀的樹立
4 教學方法設計
以“自主性(主動性)、探究性、合作性”為課堂學生學習的三個基本維度,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為指導,以側重科學方法教育為目標,本節(jié)課采用“探究—發(fā)現(xiàn)”教學模式,融合列舉法、討論法、比較法、歸納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并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通過列舉事例,引導學生模擬科學發(fā)現(xiàn),進行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
“探究—發(fā)現(xiàn)”教學模式基本程序:
5 教學過程概述
5.1 創(chuàng)設情境,設疑引入
提供感性材料 |
獲得感知 |
布惑 |
①裕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一母生九仔,連母十個樣” |
▲生物有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 |
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究竟誰在遺傳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以課本為學習材料,自己來探究和解決這一問題。 |
②(投影):傘藻的幼體相互嫁接的實驗(圖略) |
▲傘藻頂端的形狀是由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控制的 | |
③回顧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及受精作用的過程 |
▲染色體在生物遺傳中具有重要作用 |
5.2 探究活動之一:實驗材料的探究
●鋪墊: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這是科學研究取得成敗的關鍵。無論是高等的、復雜的,還是低等的、簡單的生物,它們共同具有的物質基礎都是蛋白質和核酸。
●設疑:既然都含有蛋白質和核酸,你覺得選擇什么樣的生物做實驗材料才合適?
●學生討論:(略)
●學生探究:從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等生物類群來進行分析、比較、篩選最佳材料。
●教師點拔:越簡單,越低等的生物,含有的物質越少,分析起來簡便、快捷、干擾因素少,容易得出結論,并且誤差小。病毒是最合適的實驗材料,成分與染色體相似,在生殖過程中兩種成分分開,生活史短,繁殖力強。
相關推薦:教師資格證認定初中生物說課稿:體內物質循環(huán)說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